首页 > 癌症 > 泰和肿瘤医院 > 疾病科普 > 妇科肿瘤 > 正文

卵巢癌科普

日期:2021-10-18 核心提示:卵巢癌科普,一篇文章让你懂得更多卵巢癌知识。

什么是卵巢

卵巢是女性生殖器官,产生并排出卵子,卵子可与男性产生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进一步发育成胚胎、胎儿。

卵巢分泌雌孕激素,维持女性的第二特征。

什么是卵巢癌

卵巢癌是发生于卵巢的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3位,约占所有女性生殖道肿瘤的23%。其恶性程度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卵巢癌以上皮癌多见,其次是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上皮性卵巢癌多见于绝经后女性,而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则高发于儿童和青春期女性。大部分卵巢癌是散发的,遗传性卵巢癌约占所有卵巢癌患者的15%。中国的卵巢癌每年新发病例数5.21万,死亡病例数2.25万。卵巢癌早期多无自觉症状,晚期可出现下腹部不适、腹胀、食欲下降等消化道症状,一旦确诊,需立即治疗。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化疗+维持治疗。

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哪些是高危因素?

卵巢癌的病因仍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遗传因素

(1)BRCA1和BRCA2等基因突变携带者发生卵巢癌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是卵巢癌的高危人群。家族中有卵巢癌、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等患者时,亲属卵巢癌的发病风险可能增高。

(2)我院已经开展遗传基因检测,并提供检测结果的专业性遗传学咨询。

(3)1、推荐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进行遗传致病基因突变的筛查,检测结果可作为预后评估及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指标;2、对于检出胚系突变的卵巢癌个体,需要进一步对其家系亲属进行“逐级检测”,以期发现高危个体,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肿瘤预防与监测工作,降低个体发病与死亡风险及群体发病率。

遗传高危因素增加上皮性卵巢癌发病风险

内分泌因素

长期雌激素和雄激素的暴露可增加患癌风险:如初潮早、绝经晚、无生育史以及应用促排卵药物等。

妇科疾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与卵巢的透明细胞癌、子宫内膜样癌的发生风险率增加有关。

生育因素

终生未生育女性罹患卵巢上皮性癌的风险是已生育女性的2倍。

生活因素

可能与吸烟、高脂饮食、肥胖等因素有关,经常食用动物脂肪,饮用咖啡及低碘饮食的人,发生卵巢癌的可能性较高。

有早期筛查的方式吗?

不对大众行常规筛查:目前尚缺乏有效的筛查手段和指标,由于大部分卵巢癌为散发的,不支持对一般人群进行常规的卵巢癌筛查。

有不适症状及时妇科肿瘤门诊就诊:重视卵巢癌相关的临床症状,如腹部包块、易饱感、腹胀、盆腔或腹部疼痛、腹围增加、尿频或尿急,体重下降,特别是这些症状为新发,或经常出现,患者应重视并及时就诊。

推荐高危人群监测筛查:对于高危人群(如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有家族史),可用阴道超声检查+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检测进行监测,6个月1次。

有什么自觉症状?

卵巢癌早期多无症状,随着病变的发展,盆腔肿瘤增大并向腹腔播散,晚期可能会出现腹部包块、易饱感、腹胀、盆腔或腹部疼痛、腹围增加、尿频或尿急,腹股沟、左锁骨上浅表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特别是这些症状为新发,或经常出现,患者应重视并及时就诊。

去哪儿就诊?

妇科肿瘤就诊:

常用检查:妇科检查、超声检查,抽血检查妇科肿瘤标志物水平。若发现异常进一步CT及磁共振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

治疗:有经验的专业医生诊治:妇科肿瘤医生作为诊治的主要参与人,肿瘤外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会诊,协助制定诊疗方案,长期持续性随访管理。

一线治疗模式:以手术为主,辅助以铂类药物为主的化疗,后续维持治疗。

治疗后要定期复查

治疗结束后的第1-2年内,每2-4个月复查1次,第3-5年内,每4-6个月复查1次,第5年后每6-12个月1次。

注意这些症状:阴道出血、血尿、血便、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疼痛、咳嗽、呼吸困难、下肢水肿或腹胀等随时就诊。

预防方式有哪些?

药物预防

口服避孕药:推荐BRCA携带者应用口服避孕药,一般人群是否适用尚无定论。

阿司匹林:Lynch综合征的肥胖者获益多,一般人群是否适用尚无定论。

手术干预预防

预防性输卵管卵巢切除

降低80%的卵巢癌风险

降低70%的所有原因死亡

预防性输卵管切除

隐匿性癌:5.7%

癌前病变:3%

侵袭性癌:2.7%

其他干预措施

预防性输卵管切除+延迟性卵巢切除

普遍的行机会性输卵管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