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去抗癌:活下篇(一)

2016-11-16来源:
[摘要] 对癌症病人来说,最难面对的是死亡。人总要死。死亡是人类共同的终点,是生命交替的媒介,是新生命的开始。

  都要活下去

  对癌症病人来说,最难面对的是死亡。人总要死。死亡是人类共同的终点,是生命交替的媒介,是新生命的开始。话虽这么说,但没有人想死,即使活到100岁,死亡了也是“不幸逝世”,正如苹果CEO乔布斯说,即使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也想活着上天堂。

  2012年1月13日,于我院北区会堂举行的迎春晚会上,广州“生命之光”俱乐部癌友患者的舞蹈《一个也不能拉下》正在演出(图23),舞姿,歌声感人—

  生命就像一棵草,在蜿蜒曲折中长高;

  生命就像一株芽,顽强破土后开花;

  生命就像大海里的水,微不足道但很重要;

  生命就像一杯酒, 蕴含酸甜苦辣的味道。

  生命的珍贵,要不舍不弃,生命的意义,是自强不息。顽强的生命,要好好去打拼,不息的生命,应时刻去进,顽强的生命,要坚持到底,不息的生命,应时时去珍惜!

  演出刚毕,我就走上台去,和癌友们相拥一起,问候、握手,那一刻,我们没有抱怨,没有忧愁。我们都是癌症患者,虽然不知来年是否还能在这舞台上演出,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不息的生命,应时时去珍惜”。

1

  图23  癌友正在演出和癌友和医生大聚会

  “生命的意义,是自强不息”,概括了癌症患者的全部生命观。

  我在手术后,最大的愿望就是活下去,希望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完成几部著作,更多地治疗癌症病人,于是如前所述,在伤口拆线后半个月就奔赴马来西亚,看望《星洲日报》向世界呼救的“象面人”。我希望我们治疗的病人更长地活下去,活得有意义。

  从2007年起,我开始了在国内外的防病之旅。在中国,访问了江苏、上海、浙江、湖南广东和广西共46个曾在我院治疗的病人;马来西亚共有13个州,我走访了11个;在印尼,曾花一周,乘飞机,坐汽车,行程5000多公里,一连访问26个病人。不仅访问癌症病人,也访问“与己无关”的非癌症病人。有个华裔病人家属发来信息,称赞这是“中华医圣,龙人骄傲”。

  2012年1月8日,我和同事去到铭仔的家。那是离广州300公里的怀集县二度村,一个偏僻的小山区。这是我第4次来到这里了。第一次是2002年的5月份,铭仔刚从我院治疗后回家不久。他是患颈部巨大恶性畸胎瘤,曾被认为“不治”,最后在我院获得康复的。这次去铭仔家,没有变的是那条小路,依然小得只能勉强通行汽车,变的是铭仔家低矮的平房换成了二层楼房,铭仔长高了,下巴和颈部处有肿瘤清除后留下的疤痕,已有些影响说话和进食了,我想要利用假期为他作整形手术了。我走进铭仔的房间,一张小床,旁一方桌子,上面摆了不少书,除了中学课本外,有几本肿瘤科普书籍,我随手翻开一本书,要他读。他把“什么是肿瘤”“什么是恶性肿瘤”竟然一字不漏读下来。过去我总认为铭仔不爱讲话,实际上他内心感情十分丰富。我问他才上初中二年级,怎么读起肿瘤书籍,他说:“爷爷,你治好了我的肿瘤,我要报答你,回报社会,将来要像你一样,做个医生,为病人服务。”(图24)

  铭仔的话,道出了癌症病人的内心想法,他们不仅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还要用有限的生命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2

3

4

  图24  铭仔的过去和现在

   2012年春节,我带领儿孙到印尼巴厘岛度假时,孙子有点感冒,印尼朋友陪我来到酒店附近一家诊所。时已晚上10时,诊所里有一个医生和两个护士或药剂师,有一个病人正在接受诊治。医生热情地指点我们到药房买药。印尼朋友告诉我:在印尼像这样的诊所还很缺乏,恩当卫生部长日夜辛劳,就是要在未来几年内,让印尼所有乡村都有这样的诊所,有医生看病。我想起两周前,我给恩当部长发邮件,希望她不要误了治疗,她回复说:“太忙了,忙于国内外的事务……”。

  在巴厘岛,偶尔看到恩当部长的一篇文章,发表在印尼一本印尼文版杂志《Dangan Kanker》上(图25),我请印尼朋友翻译成中文,摘录如下:

  癌症是可怕的,但对于癌症患者及其家属来讲是不可回避的,我们只能把癌症当做上帝对我们的一个考验。尽管癌症发病率因为环境污染、食品不健康及个人生活习惯不良等多种因素导致增加,但我们还是可以做一些努力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这样不仅疗效会好些,费用也会少很多。我们卫生部联合一些献爱心的社会团体已经做了很多这方面的推动工作。

  我个人是晚期肺癌患者,坚持抗癌,病情得到控制,现在情况良好,照常锻炼、生活、工作,但我还不能说自己是抗癌成功者,不是治愈者,还需要继续努力,与癌共存。看来我们是能够与癌和平共处的。

  上帝让我患癌,是促使我要抓紧时间,更努力的改善印尼的医疗条件特别是贫民的医保水平,做好防癌抗癌工作。

  在我看来人的一生能做些有益于社会大众的事情比生命是否长久更有意义!

5

  图25  发表在印尼杂志上的恩当部长文章

  我终于理解我国卫生部长陈竺为什么那样赞赏恩当部长,他们都是“不息的生命,时刻去进”的人。被癌症缠身的恩当部长,是抗癌大战的胜者,更是人类品德的典范。

分享到:

国际学术会议

39健康网 - 中国健康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00-2015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