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肿瘤标记物检测连年正常 还会患癌?

2013-03-18 09:54:02CNTV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对于普通人群,肿瘤标记物异常并不意味着必定患有肿瘤;肿瘤标记物正常也不代表一定“安全”。

  孙奋勇答:对于普通人群,肿瘤标记物异常并不意味着必定患有肿瘤;肿瘤标记物正常也不代表一定“安全”。

  (孙奋勇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

  提到癌症的早期发现,人们首先想到的多半是抽血化验肿瘤标记物。若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就“万事大吉”;若有某一项或某几项结果超标,就凄风苦雨、紧张焦虑

  提到肿瘤标记物,稍有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CEA、AFP、PSA、CA19-9、CA242、CA125、CA15-3等。至于这些复杂的字母和数字组合代表怎样的生理和病理意义,大多数人就不甚了了了。

  即便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搜索引擎提供的答案也莫衷一是,很多网站都是模棱两可地写着“××指标升高可能存在肠癌胃癌肝癌等……此外,部分良性肿瘤、炎症性疾病,也可导致××指标的升高……”要是追问某项肿瘤标记物检测值升高,到底指向哪一种恶性肿瘤,如果不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细胞学检查等“旁证”,即便是专科医生也难以给出明确的答案。因此,普通人群若是将早期发现癌症的希望都寄托在肿瘤标记物上,完全不是科学的态度。

  肿瘤标记物检测的临床价值究竟几何?是灵敏的“警示信号”还是可有可的“鸡肋”?所谓肿瘤标记物,从生物化学角度来看,多为肿瘤细胞(或某些发生非肿瘤性病理改变的细胞)所产生和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通常为类抗炎、酶或激素等。正常人血液(体液)中肿瘤标记物的含量极低,而肿瘤患者(或某些非肿瘤性疾病)相关指标则会出现异常。但是,以上所说的只是一般情况。

  目前临床常用的肿瘤标记物除了极个别(如AFP、PSA),其余的无论是灵敏性还是特异性,都够不上临床上所说的“金标准”。可以这样理解——对于普通人群,肿瘤标记物异常并不意味着必定患有肿瘤;肿瘤标记物正常也不代表一定“安全”。从医学科学角度来评价,常规的肿瘤标记物检测,更多地用于已确诊患者的病情监控。通常情况下,已确诊患者经过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或内分泌等治疗,病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相关肿瘤标记物可逐渐降低,部分患者甚至恢复正常。一旦肿瘤复发或转移,往往在出现影像学可见的病灶之前,肿瘤标记物便会再度上升。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孙奋勇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检验科

医学博士,教授。从事基础医学研究工作近十余年,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在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领域有广泛的涉猎。在国内较早完成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BMP-2的产业化工作,并成功研制骨损伤与骨缺损的修复药物BMP-2的缓释系统。在基础研究工作方面,带领科研团队着重探讨了多种干细胞分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在小分子RNA与表观遗传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分别在MCP,JBC,Nuclear Acid Research,BBRC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先后获得多项国家与地方政府科研基金资助,累计经费达400余万。目前正在研制的BMP2/7异源二聚体治疗脑胶质瘤的新型基因工程药物,获得科技部“十一五”重大专项的支持。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