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911救援者癌症高发或因PTSD所致

2015-09-11 15:01:30凤凰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在临床上,PTSD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PTSD的发病一般在应激事件后的数天或6个月,病程至少持续1个月以上,可长达数月或数年,个别甚至达数十年之久。病期在3个月之内的称为急性PTSD;病期在3月以上的称为慢性PTSD;若症状在创伤事件后至少6月才发生则称为延迟性PTSD。

  据《纽约邮报》报道,曾经参加2001年“911”世贸中心救援工作的人员当中,癌症患者数量直线上升,最新官方数据显示:参与地面营救、清洁的消防员、警察、环卫工人中3700多人确诊患上癌症,其中2110人是消防员,各种数字还在上升。

  14年过去,灾难看似结束,但为何参与救援的人群中,癌症的发病率呈现直线上升?这种聚集性高发对于大众又有哪些影响?对此,凤凰健康采访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康复科主任唐丽丽,以分析其中原因。

  911救援者癌症高发或与创伤后应激反应有关

  唐丽丽主任告诉我们,癌症的高发与多种因素相关,与环境、心理均有关联,但数千名“911”救援人员患癌或与事件发生后的应激反应有关。

  在她看来,经历过911事件的救援者、居民等都遭遇了世贸大厦的爆炸、坍塌、大量的人员受伤、死亡,这种经历直接引发了创伤后应激障碍(下文简称“PTSD”)。

  在临床上,PTSD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

  PTSD的发病一般在应激事件后的数天或6个月,病程至少持续1个月以上,可长达数月或数年,个别甚至达数十年之久。病期在3个月之内的称为急性PTSD;病期在3月以上的称为慢性PTSD;若症状在创伤事件后至少6月才发生则称为延迟性PTSD。

  “比如很多人压力大了之后,会得消化道溃疡,这就是人体的应激反应,癌症也会(因此发生)。”唐主任说道。

  PTSD致使免疫力下降对肿瘤细胞识别能力降低

  唐丽丽介绍,当应激事件发生后,大脑会有个思考反应的过程,如911事件的救援者经历者,他们看到了那么大面积的爆炸、火灾、死亡现场,本能会对看到的现象进行消化反应,最终引发精神高度紧张。

  精神的高度紧张,致使内分泌、精神、神经、免疫系统四部分发生变化,人体开始分泌应激性激素,神经递质开始分泌、血管开始收缩……身体的种种紧张反应,最终体现出来的是内分泌失调,人体的免疫力下降。

  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后,对肿瘤细胞的识别能力会下降,自然而然癌症的发生也就高了。

  “目前的基础研究中,认为心理压力性事件/应激事件对癌症的发生是有相关性的。”但唐丽丽主任强调,这种相关并不能说所有的癌症都与这种应激反应相关,“我们不能说经历过911事件的人就一定得癌症,只能说有关系。”

  环境因素也有相关性高发病率无需恐慌

  资料显示,世贸中心爆炸之后,两栋大楼化成废墟,释放出的有毒物质超过2500种,其中多是钢筋水泥、玻璃纤维粉尘物,但最为可怕的比例低高密度的石棉、铅汞等物质燃烧释放的有毒粉尘。

  美国自身调查记者Juan Gonzalez在文章里写道:“市中心的尘土中含有大量的石棉、铅、人造纤维和多环芳烃,具有高强度腐蚀性,空气碱度相当于家里的清洁剂。”

  大量的粉尘、有毒物质也给爆炸地点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危害,在纽约环境保护与健康部门网站上,甲状腺癌白血病肺癌食道癌前列腺癌症已经成为“9·11”相关疾病中最集中的五种类型。

  癌症的这种聚集性高发给人群带来恐慌。对此,唐丽丽主任表示,尽管目前看来癌症的发病人数及发病率的确在上升,但这与环境污染、心理应激的相关性较大,大家无需恐慌,“因为,也没有那么多的911”。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唐丽丽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康复科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康复科主任,主任医师、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在美国纽约斯隆凯瑟琳癌症纪念医院和加拿大汤姆贝克肿瘤中心学习。在美国纽约斯隆凯瑟琳癌症纪念医院期间,曾师从国际心理社会肿瘤学的创始人Jimmie Holland教授学习,掌握了心理社会肿瘤学领域先进的医疗技术,建立了国内第一家心理社会肿瘤学科室,并致力于在全国推广心理社会肿瘤学学科,已帮助山西、山东、河北、新疆等地的肿瘤医院建立了肿瘤心理科。 重视心理社会肿瘤学在我国的推广、培训与教育,通过她的组织及协调,在香港癌症基金会的资助下,我科已完成了10门IPOS网络在线继续教育心理社会肿瘤学核心课程的翻译工作,为我国医护人员提供心理社会肿瘤学的学习平台,对心理社会肿瘤学在我国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她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保持与国际接轨,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心理社会肿瘤学大会等行业内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进行大会发言或担任论坛主持人,还受德国弗莱堡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玛嘉烈公主癌症中心、香港大学等国外一流大学的邀请,进行心理社会肿瘤学学术讲座。她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医疗技术,如医患沟通技术、晚期癌症患者症状管理等,并与德国、台湾、加拿大、国际巴林特联盟资深的培训师合作,对国内的临床肿瘤科医师进行“告知坏消息工作坊”、“巴林特小组”、“CALM工作坊”等培训,致力于提高临床医生心理社会肿瘤学技术的提高。

相关专题
癌症的真相与误区第30期:甜食易致子宫内膜癌?

很多女性抵挡不了甜食的诱惑,但近日外媒却有“甜食会增加罹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的相关研究报道,到底甜食是不是女性的甜蜜负担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科肿瘤病区梁慧超副主任医师认为,子宫内膜癌(Ⅰ型)属于雌激素依赖型疾病,而甜食会引起肥胖,脂肪会促使雌激素水平上升,从这一角度分析,甜食很有可能会加大罹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