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CA-临床医生的癌症杂志》的报道,由于老龄化和世界人口的增长,癌症病人继续增多。据2008年的统计,全球有1270万癌症病人,有760万人死于癌症。乳癌是女性首位癌症死因,占女性癌症死亡的23%;肺癌是男性首位癌症死因,也占男性癌症死亡的23%。重要的是认为不少癌症用目前已知的办法是可以预防的,包括戒烟、疫苗(肝癌和宫颈癌)、早诊早治、适度运动、健康饮食等。 根据2008年出版的《全国第三次死因回报抽样调查报告》,我国虽属发展中国家,但疾病谱已接近发达国家。癌症仅略次于脑血管病,成为我国第二位死因,占死亡人口的22%。死于癌症的人中,前5位癌症:城市依次是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大肠癌,农村则依次为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和大肠癌。随着我国人民生活的改善,发达国家当前的常见癌症——肺癌、大肠癌、乳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等已在上升。癌症至今仍使人谈癌色变。 根据2005年的报道,各种癌症的5年生存率超过50%者甚少(在发达国家只有大肠癌、宫颈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发展中国家更差(只有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殊不知,癌症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例如美国通过积极防治,癌症死亡率近年已有下降趋势。 1978年笔者参加12届国际癌症大会时,一个报告说,癌症的病因约80%来自我们呼吸的空气、喝的水和吃的食品,到现在为止,这个说法基本上是正确的。1994年笔者出席15届国际癌症大会,人们预测21世纪癌症的危险因素如下: (1)30%与吸烟有关:吸烟不仅与肺癌有关,很多其他癌症也与之有关。 (2)35%与饮食有关:如一些富含亚硝胺的腌制食品与胃癌、食管癌有关,过食霉变花生玉米因富含黄曲霉素而易得肝癌,高脂肪饮食可能与大肠癌、乳癌有关,盐过多促胃癌,饮食纤维素少可能易患大肠癌。 (3)10%与感染有关:如肝细胞肝癌大多有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背景。1998年第17届国际癌症大会上,一位专家进一步指出:“生活方式比任何外界的致癌因素更为重要。” 在随后的国际癌症大会中,这种估算仍然大同小异。换句话说,导致癌症的危险因素主要来自环境。如此说来,预防癌症应该是可能的。 为此,预防癌症可从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入手。首先是戒烟,吸烟是小环境的空气污染。10年前笔者痛失共事40年的同事,他夫妻同年均被癌症夺去,笔者思量再三,吸烟可能是元凶。多食黄绿色蔬菜,忌过多烧烤、腌制、霉变和过咸食品,食物不宜过于精细等都很重要。无怪乎国际上最权威的肿瘤学专著将吸烟与病毒、化学和物理因素并列为癌症的四大病因因素;同样在癌症预防方面也只列了三条,戒烟放在首位,饮食与化学预防放在第二位。在化学预防中,微量元素硒有一定作用。 有时,老百姓的话也不无道理。人们常说牛肉容易发病,通常认为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但笔者新近看到国际上很权威的《国立癌症研究所杂志》2010年的一篇文章,说“红肉和饱和脂肪增加慢性肝病与肝癌的风险,而白肉则降低其风险”。 绿茶可能有防癌作用,已有不少报道。记得在20世纪末,笔者认识的一位同道,他是某市肿瘤防治办公室主任。一次笔者对他说建议把烟戒掉,他说他同时喝绿茶,应该可以解掉烟的致癌作用,笔者无话可说。一年后他得了肺癌,遇到笔者说“我已经把烟戒掉,只喝绿茶”,但癌症还是在一年后夺去他的生命。新近笔者又看到很权威杂志《柳叶刀-肿瘤》的一篇文章,文章说“绿茶已成为欧美喜爱的饮料,尽管它有不少引人注目的生物学特性,但其防癌作用仍未能肯定”。笔者并不想说喝绿茶毫无好处,只是说不能认为喝绿茶就可以预防各种癌症,从而忽视对致癌因素的防范。上面这个例子说明绿茶并不能防止吸烟这样强有力的致癌作用。 近年科学研究发现炎症与癌症有很多相似之处,很多癌症是在炎症的基础上发生的。例如吸烟、气管炎、矽肺与肺癌,胃炎、幽门螺杆菌与胃癌,乙型、丙型肝炎与肝癌,胆道炎症、结石与胆道癌,等等。为此,防治感染与慢性炎症也很重要。已有证据表明,用乙肝疫苗可预防肝炎从而有助预防肝癌。有效地治疗乙型或丙型肝炎,可减少这些人群中发生肝癌的危险。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癌症不是局部疾病,而是全身性疾病,为此提高机体抵抗力至关重要。除劳逸适度外,适当的体育运动是不可或缺的,国外有报道说,适度运动可减少乳癌、大肠癌的发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时值第17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39健康网与您一同了解如何远离致癌因素,正确预防癌症,掌握最新的肿瘤防治知识。
擅长领域:擅长口腔癌的综合序列治疗以及个性化治疗,对于头颈部恶性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具有丰富经验;在中、晚期口腔癌的治疗、以及各类颌面缺损 的修复重建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擅长利用游离组织瓣(前臂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腓骨肌皮瓣,背阔肌皮瓣等),带蒂组织瓣修复复杂颌面部缺损; 擅长涎腺肿瘤的微创治疗以及腮腺肿瘤美容切口手术,对于涎腺疾病的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具有丰富经验;擅长颅底良恶性肿瘤(如脑胶质瘤,神经鞘瘤,肉瘤)的综合治疗以及多学科联合治疗,对于利用游离组织瓣以及邻位瓣修复颅底软硬组织缺损、脑脊液漏 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 擅长颌面部囊肿的微创开创治疗以及功能保存治疗,对于头颈部发育性疾病以及骨源性肿瘤具有丰富治疗经验。
擅长领域:中医药治疗肺癌、肝癌、胃癌、肠癌、乳腺癌、淋巴瘤、骨癌、胰腺癌、肾癌、前列腺癌、宫颈癌、卵巢癌等各类肿瘤,擅长中医药治疗肺结节、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肝结节、肾结节等各类结节,并且摸索和总结出一套经验,希望能帮助救治更多患者。
擅长领域:擅长中医治疗肿瘤、肝硬化等疑难病。30年来,已接诊40万余人次肿瘤、肝硬化病人,自成一派。独创“解郁、通络、软坚、排毒”的孙氏疗法,使许多濒临死亡患者获救。是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名医学术研究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外治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中西医肿瘤防治技术创新联盟副会长、杭州市民间中医药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杭州种福堂中医医院院长、杭州艾克中医药肿瘤门诊部主任;参与编著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肿瘤临证指要》专著,主编80万字的《周超凡临证用药经验集锦》 ;每年定期为浙江省内各地抗癌协会会员授课,是第三届百名医学家峰会特邀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