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癌共存:化疗的“反作用”

2016-11-18来源:
[摘要] “反作用”英文是opposite effect,最早由Hoffman和他的团队在2008 年提出。

  “物极必反”是真理。

  两个月前我去查房,查到一位女性患者,41岁,8年前发现左侧乳腺癌,做了手术切除,病理检查显示为导管癌,分化较差;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3阴”,即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α(Her-α)均阴性。术后她接受了化疗,共8个周期。3年前,右侧又生了乳腺癌,刚发现时,肿瘤已扩展到腋窝。再接受化疗,两个周期治疗后,肿瘤缩小,她满怀希望,准备在肿瘤缩小后接受手术切除。但肿瘤不再缩小,反而疯长起来,不仅乳腺内瘤子长大,将皮肤顶起来,而且向胸前部蔓延。医生给她换上不同的化疗方案,但肿瘤毫不买账,进一步蔓延到左侧原先已切除的乳腺癌部位,胸前则逐渐形成拳头大小的肿块。

  患者无奈而痛苦地说:“我的瘤子怎么越化疗长得越快越厉害?”作为癌症的常规治疗手段之一,化疗有许多副作用,包括脱发、恶心呕吐、容易感染、免疫抑制等,主要因为化疗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同时杀掉人体健康的细胞和癌细胞。尽管如此,起码它是有一定疗效的,但为什么这位患者使用化疗,癌肿却越来越加剧呢?

  这是化疗的“反作用”!

  “反作用”英文是opposite effect,最早由Hoffman和他的团队在2008 年提出。他们在Cancer Res杂志上发表文章,报告了在老鼠身上所做的研究结果。他们将实验鼠分为两组:一组是无化疗药组,给这些鼠的门静脉内注入人类结肠癌细胞,发现这些细胞在注入后迅速死亡,不能在肝内形成瘤块;另一组是给化疗药组,预先给鼠腹腔内注入化疗药环磷酰胺,24 小时后,给鼠的门静脉内注入结肠癌细胞,结果发现这些癌细胞会生存下来,并在肝内形成瘤块。

  上述实验的结果看起来很费解,因为环磷酰胺是能杀灭癌细胞的化疗药,为什么不仅没有阻抑癌细胞生长,反而促进其生长呢?

  Hoffman团队进一步研究了门静脉内注射的癌细胞的命运。他们将癌 细胞标记上荧光,用特殊影像设备观察这些细胞静脉注射后的动向,发现在预先给予环磷酰胺的鼠身上,癌细胞在血管内大量增殖,并从血管壁外逸,在血管外形成瘤灶。相反,对未用环磷酰胺处理的鼠,大多数癌细胞仍然在血管内,没有从血管外逸。他们认为化疗药在一定条件下,不仅不抑制癌细胞,反而促进癌细胞生长,是为化疗的“反作用”。

  化疗药能增强被治疗的癌症的恶性程度,促进转移,在Hoffman等报告之前,就有不少动物实验报道,例如——

  1986年有位研究者发现,给老鼠腹腔注射纤维肉瘤细胞后,观察 肺转移情况。发现预先单次静脉注射或多次腹腔内注射化疗药博莱霉素(Bleomycin)的鼠,与未用博莱霉素的鼠相比,肺转移增加1.4~5倍。解剖动物,取肺做病理检查,发现被肿瘤占据的区域,在预先用博莱霉素的鼠较未用博莱霉素的鼠大4~16 倍。他们认为,博莱霉素能损伤内皮细胞,增加肺内肿瘤细胞定植和转移(见1988年Cancer Res)。

  Kerbel等发现,化疗药物能动员骨髓内内皮细胞前体进入肿瘤内,促 进肿瘤血管新生;在将癌细胞注射入鼠尾静脉前,用放射线照射鼠,肺转移也增加。

  Van Putten等给老鼠注射癌细胞,使之发生肿瘤。如果提前48小时给 予化疗药环磷酰胺,则老鼠发生肺转移的机会增加,较未注射环磷酰胺的老鼠高1000 倍。 Carmel研究了各种细胞毒性药物对肉瘤细胞在老鼠肺内转移的影响,发现预先给鼠长春花碱(Vinblastine)、博莱霉素(Bleomycin)、甲氨蝶呤、阿糖胞苷或5-氟尿嘧啶(5-FU)等,对肺转移影响不大,但预先给予环磷酰胺可显着增加肺转移(是对照组动物的100倍)。注射肿瘤细胞之前早则8周、迟至两小时给予环磷酰胺,均能促进肺转移发生,以提前 24小时给予的影响最显着。这一研究发表于1977年的Cancer Res上。

  为什么化疗药不仅不杀灭癌细胞,反而促进癌细胞转移?有以下解释——

  第一,有人认为,化疗药能动员骨髓内上皮细胞的前体进入到肿瘤内,促进肿瘤内血管新生,从而促进转移。也有人认为,环磷酰胺能引起肺内微血管改变,杀灭巨噬细胞,或阻止巨噬细胞消灭癌细胞,从而促进转移。以上观点分别发表于2006年Science(《科学》)和1977年Cancer Res 上。

  第二,西雅图Fred Hutchinson 癌症研究中心的Peter Nelson 博士表示:“化疗药物对细胞DNA基因具有毒性,DNA受损后,肿瘤微环境中B细胞内表达一种被称作WNT16B的蛋白质,后者通过旁分泌方式,启动肿瘤细胞内的Wnt程序,减弱细胞毒性化疗的效果,促进癌细胞的生长和癌症进展。”这项研究报告发表在2012 年9月出版的Nature Medicine杂志。这项发现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时候(化疗初期)癌症病人的病情有所好转,癌细胞扩散也被控制住,但是经过这一时间段后,癌细胞会显示出激增的态势。该研究小组在前列腺癌、乳腺癌和卵巢癌等肿瘤上做了测试,化疗所体现的效果相似。

  第三,癌干细胞的存在被认为是肿瘤发生和复发的根源。在肿瘤放疗和化疗中,普通的肿瘤细胞对治疗是敏感的,容易被消灭,但肿瘤干细胞就像韭菜一样,割掉一茬又会长出一茬,不容易被摧毁,如同种子细胞,会继续产生新的肿瘤细胞。中国学者在实验中发现,用紫外线照射,或用化疗药物处理普通癌细胞,能明显诱导“干细胞样癌细胞”的产生。一系列的研究提示,DNA损伤所引起的基因组不稳定性,是导致普通癌细胞变成干细胞样癌细胞的主要机制。化疗能引起DNA损伤,加剧基因组不稳定性,诱导干细胞样癌细胞产生。

  因此,需要提醒医生和癌症患者,化疗时应注意掌握使用的节奏,不可过量,并随时观察病情的演变,防止“反作用”发生。“反作用”一旦发生,及时更换治疗措施。另外,更要提醒的是,对大多数癌症,化疗不可能治愈,滥用化疗是必须禁止的。

分享到:

国际学术会议

39健康网 - 中国健康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00-2015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