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中国式抗癌”(1):胰腺癌治疗

2016-11-03来源:
[摘要] 冷冻是在影像引导下,用微创方式完成,不会给病人“二次打击”;冷冻除了消除在CT上能看到的肿瘤外,冷冻破坏的肿瘤释放抗原,后者刺激免疫细胞,可加强抗癌免疫,是为“冷免疫”。

  “中国式抗癌”这一理念由著名肿瘤专家汤钊猷院士提出,其基本思想:癌症是“进化遗产”,是在环境影响下,细胞基因突变不断积累的结果;基本策略:“消灭与改造并举”,让癌症成为可以控制的慢性病;基本方法:传统治疗(手术、化疗和放疗)和新兴治疗(消融、血管介入)相结合、破坏型治疗(手术、放化疗、消融)和控制-维持性治疗(免疫)相结合)以及传统医学(包括中医、自然医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治疗目标: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与癌共存”。

  为了实现“中国式抗癌”这一理念,“需要有中国元素,就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思维” (见汤院士在为徐克成著《与癌共存》(广州出版社,2016)写的序言)。

  中国式抗癌,已使一些被认为失去生存希望的癌症患者,获得一般治疗无法获得的效果。以胰腺癌为例——

  例1: GL, 女性,60岁,丹麦人。2007年在当地被诊断为胰腺癌。接受以吉西他滨为主的化疗,未获效果,在化疗期间出现肝转移。2008年2月进入我院,接受了CT引导下经皮冷冻治疗,分别对胰腺内原发肿瘤和肝内转移灶予以冷冻消融。活检:腺癌。3个月后,在丹麦接受CT检查,结果显示:胰腺肿瘤缩小2/3,肝内转移灶消失。随后,接受以自身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为主的免疫治疗。第3年,肝内再发生转移灶,又接受经皮冷冻消融,同时,每年接受“细胞免疫治疗”至少一个疗程(2周)。6个月前,CT发现肝内出现5个转移瘤,最大5 厘米,2个月前,在本院接受CT引导下不可逆性电穿孔(纳米刀)消融治疗。患者除转氨酶升高2倍外,常规肝功能试验正常,一般情况良好,生活完全自理。

QQ截图20161108145925

  例2:HZP, 男,80岁,广东江门人。2004年,感上腹部不适,在当地医院常规检查,发现胰腺颈部有3厘米大小肿块。入本院在CT引导下活检,结果:囊腺癌。在CT和超声联合引导下,对胰腺肿块作经皮冷冻消融,同时在消融区边缘植入放射性125碘粒子10 粒。术后给予中药调理(补气健脾为主)。其后4年内,无任何症状,生活如常。在第一次治疗后45 月,发生咳嗽、咳血,CT检查发现右上肺癌,活检:低分化腺癌,免疫组化显示腺癌原发于肺,与胰腺内原囊腺癌为不同来源。患者半年后死于肺部感染。至死,胰腺内癌肿未复发。

  例3: CWT,男, 39岁,马来西亚人。2009年被诊断为胰腺癌,在某国医院接受化疗至2010年上半年。患者腰背部疼痛,且不断加剧,被认为生存期仅3 个月。当年5月入本院接受CT引导下冷冻消融和125碘粒子植入20粒。术后接受4次肝动脉-胰十二指肠动脉小剂量灌注化疗和“细胞免疫治疗”3次,再接受细胞因子注射。疼痛逐步消失。2个月后恢复工作,直至2013年疾病复发。患者“无进展生存”39个月。

  胰腺癌发生于胰腺导管细胞,由于胰腺位于后腹腔,早期胰腺癌很难被发现,以致能接受根治性手术(韦勃手术)者很少,即使在世界大型中心,一般仅10%左右。化放疗一般用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但效果有限,据几份大型荟萃文献分析,中位生存期6-8 个月,能生存1年者不超过10%。

  上述3例胰腺癌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例1 已生存8年,虽然肝内仍有转移,但“与癌共存”;例2最后死于肺癌,胰腺癌至死未复发;例3 本来失去生存希望,最后生存39个月,更重要的是,患者生前一直工作。从“生存收益”来看,3例患者是最大的收益者。

  是什么让这些患者“生存收益”?第一,主要是冷冻治疗。冷冻是在影像引导下,用微创方式完成,不会给病人“二次打击”;冷冻除了消除在CT上能看到的肿瘤外,冷冻破坏的肿瘤释放抗原,后者刺激免疫细胞,可加强抗癌免疫,是为“冷免疫”。第二,给予了“维稳”治疗,主要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功能,包括给予“细胞免疫”治疗(培养、扩增和激活T淋巴细胞和DC细胞)、非特异性免疫促进药物,以及“补气健脾”中药,从而“改造”和控制癌细胞。

分享到:

国际学术会议

39健康网 - 中国健康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00-2015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