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灵关怀的理念一直传递下去

发布日期:2016-04-13

有时去治愈,

常常去帮助,

总是去安慰。

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穿越时空,久久地流传。这段铭言,让更多的医务人员在践行他们救死扶伤的天职的同时,也更多地以仁者之心,去帮助和安慰病患。

安慰,是一种人性的传递,是在平等基础上的情感表达,更是医学的一种责任!医务人员学会如何安慰患者,并坚持经常安慰患者,是一个大课题!

医学是饱含人文精神的科学。没有人文精神的医学,就失去了医学最本质的意义。临床心灵关怀,便是对医学人文精神最好的阐释。

临床心灵关怀于肿瘤患者,更是一剂温暖的心灵鸡汤,营养、美味、沁人心脾;给肿瘤患者快乐生存下去的理由。让每一个生命都面带微笑,是每一位心灵关怀师最真诚的渴望。

释义:临床心灵关怀服务

临床心灵关怀是指医务人员针对患者患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性心理情绪问题,提供专业的、整体的情感与精神支持和帮助。其服务范围包括:临终关怀、危机辅导、哀伤辅导、家庭及社会关系辅导、异常心理辅导、医学伦理、医患沟通技巧等方面。

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附属肿瘤医院)临床心灵关怀针对患者患病过程中出现的紧张、恐惧、抑郁情绪及临终时出现的各种精神心理问题,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临床心灵关怀员提供整体的临床心灵关怀服务,包括情感的支持和帮助;搭建医人员与患者、家属之间沟通的桥梁;帮助患者及家属重树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患者、家人、医护员工提供心灵关怀、情绪疏导、人际关系建立、全人医治的服务。该项目的实施,旨在为肿瘤患者营造“心灵驿站”,促进沟通理解,体现生命价值,从而让每一个生命都面带微笑。

背景:肿瘤患者更渴望心灵关怀

传统医学一般把健康理解为“无病、无残、无伤”。进入上世纪中期以后,健康的内涵不断发展。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著名的健康三维概念,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完美状态。”1990年,WHO进一步定义了四维健康概念,即“一个人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现代医学认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应该是躯体、精神、社会保持完美的状态。

有资料显示,我国癌症的死亡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20世纪70年代癌症患者的数量为70万,90年代为90万,2000年约为150万。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平均每天8550人,全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我国居民因癌症死亡的几率是13%,即每7至8人中有1人因患癌症死亡。

根据近十年我国对全死因的调查,结果显示癌症已跃居我国居民死因的第二位。由于受经济上因病致贫、文化上的嫌弃与歧视和癌症本身的疼痛等因素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低下,他们的身心也承受巨大的压力和痛苦,据报道,有1/3的癌症患者谈癌色变。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虽然肿瘤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不论何种先进的技术都无法代替心灵的宽慰给机体带来的修复与安宁。因此,如何使癌症患者从生理、心理、社会方面得到全人关怀和身心康复,仍然是一个难题。

以湖南省肿瘤医院为例,该院是一所拥有1300张床位的三级甲等肿瘤医院,年诊疗人次达到25万人次,住院患者5.3万人次,几乎全部为癌症患者。在这样一个癌症患者集中的特殊区域,存在着巨大的对疾病、心理和社会的全人关怀需求。

心灵关怀在发达国家已较为普遍,我国香港等地也已有较成熟的经验。如香港玛丽医院,每位癌症患者接受的是由医生、营养师、护士、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社工、临床心理专家、义工、牧灵工作者组成的专门治疗小组的全面全人照顾。在西方发达国家,临终关怀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既有独立的中心管理系统,又与其他各部门协作;既有独立的临终关怀院,也有属于综合医院的临终关怀护理病房,另外还有社区临终关怀护理中心和居家照护。如今,内地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对“世界卫生组织”所倡导的“全人医治”理念有进一步的认同。

2007年,湖南省肿瘤医院启动国内首个临床心灵关怀项目。“对于临床医务人员来说,我们面临的挑战不仅是从躯体上去治愈患者的疾病,更要理解患者的语言和情绪,理解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心灵创伤。”湖南省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湖南省医院协会临床心灵关怀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晓红女士带领着这支心灵自愿者团队——临床心灵关怀部,怀揣着“医病更医心”的梦想,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历经8个年头,成为医学人文领域的一颗新星。

实施:从零开始搭建心灵关怀平台

 “湖南省肿瘤医院是一所拥有1300张床位的三级甲等肿瘤医院,年诊疗人次数达到25万人次,住院患者5.3万人次,85%以上为癌症患者。”在心灵关怀师看来,癌症患者要面对比其他患者更多的情绪焦虑、甚至对死亡的恐惧,在治疗他们躯体疾病的同时,关怀他们的心灵显得更为重要。

虽然心灵关怀在发达国家已较为普遍,但在2005年的中国大陆还是空白。“面对疾病和死亡,对于没有接受过死亡教育、一直奉行无神论的国人来说,如何给予他们情绪和精神上支持,是临床心灵关怀师亟需要掌握的技能。”自2005年10月开始,湖南省肿瘤医院在原湖南省卫生厅国际合作处的指导下,先后聘请了加拿大、美国、香港等地及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心理学及心灵关怀相关教授、学者,来院讲授“患者的心理需求”、“如何缓解医务人员压力”、“癌症患者心理反应”、“危机辅导”、“成长辅导”等课程和临床示范辅导,严格考核心灵关怀师的课时以及学习成果,使他们在学习中实现了自我成长、自我超越。

2006年6月,原湖南省卫生厅正式批准湖南省肿瘤医院成立“临床心灵关怀项目”。该院随即制定了临床心灵关怀项目6年计划。2007年3月21日,该院与香港有关协会及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共同签署了“湖南省肿瘤医院临床心灵关怀项目合作意向书”,并成立临床心灵关怀小组,有26名临床一线护师为主的志愿者,通过个人报名,专家推荐,面试资质筛选等方式成为首批成员。

在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特别是在香港林锦涛博士和姚镜鸿博士两位心灵关怀顾问的大力支持、全心帮助、精心下,经过7年多的实践和发展,临床心灵关怀服务已在医院全面铺开。为更好地做好该项工作,医院还专门招聘了相关人才,成立了医院临床心灵关怀部,并专门安置了150余平方米的场地,设置了包含接待室、办公室、辅导室和学习室等在内的功能区;定期举办大型学术交流,申报科研课题和成立临床心灵专业委员会;建立健全了临床心灵关怀师制度和工作流程、工作标准,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

湖南省肿瘤医院临床心灵关怀项目自启动后,成立了顾问小组和临床心灵关怀小组,经过自愿报名和层层选拔,以及严格的集中培训和临床实践后,该项目已聚集了一定规模、较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主要有:来自大陆各地和香港地区的13位高级临床心灵关怀顾问、134位湖南省肿瘤医院管理、医务人员,他们分别具备中高级医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人文艺术等专业背景和心灵关怀专业培训。目前,小组成员活跃于医院医患之间,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心灵关怀服务,有人称之为心灵自愿者或社工。

截至目前,湖南省肿瘤医院及香港双方互访70余人次,举办全国首届临床心灵关怀培训结业典礼2次,举办大型学术交流及培训班28次,举办个案报告会10次,专职香港专家固定授课共计116班次,免费接受临床心灵辅导和咨询千余人次,接待全国参观学习者10余批次,申报课题6项,38位护理学员经过系统的临床心灵关怀知识的培训和严格考核顺利结业,其中19位学员获得三级心灵关怀师证书,19位学员获得助理心灵关怀师证书。第三批以政工、管理和医师为主的120名学员已于2014年1月开始了临床心灵关怀的学习。
历经摸索,寻找到一套符合医院实际的临床心灵关怀工作的制度和流程,如临床心灵关怀师守则、临床心灵关怀师工作标准、工作流程及临床心灵关怀师工作制度等等。同时,临床心灵关怀部设立值班制度,接受患者、家属的预约、咨询,以及来自各个病房医生、护士的转介,电话值班处理患者紧急的心理危机等工作。

此外,临床心灵关怀师们针对乳腺癌、鼻咽癌、甲状腺癌等特殊病例,设制专门心灵关怀辅导方案,设立“患者心灵成长日历”。开展艺术治疗,通过音乐、绘画、书法等打开患者美丽心灵之门,不断注入积极心灵资源,有效地缓解肿瘤患者因来自于疾病本身的恐惧、手术、放化疗、家庭经济压力而导致的人格及情绪、人际关系的改变,帮助他们重树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并促进医患关系,形成良好就医环境。

核心:用爱和技巧打开患者心门

临床心灵关怀师是湖南省肿瘤医院临床关怀项目的核心。

湖南省肿瘤医院心理博士邹然表示,临床心灵关怀知识的培训和考核都非常严谨。虽然心灵关怀师是自愿报名参加培训,工作属义工性质,但医院对参加培训的护士有资历方面的筛选,必须由两个领导推荐,参加培训的人员得有坚强的心理素质,有关怀别人的愿望,并理解心灵关怀工作的艰辛。同时,心灵关怀师又不同于心理咨询师等其他职业,国家还没有相应的职业限定和规范,但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辅导对象,心灵关怀对人的身心健康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常人看来,生命的脆弱、世事的无常或许会让见惯了生死的心灵关怀师们心里不是滋味,他们或多或少会收到一些负面情绪的影响。然而他们没有,他们的笑容是灿烂的,发自心底的。临床心灵关怀师经常会分组坐在一起分享成长经历。当然,成长经历既包括他们在心灵关怀技巧上的积累,也包括自身的成长故事,甚至一些个人隐私。这样做的目的,除了积累心灵关怀经验外,另一方面也是为更好地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

“打开心灵之门需要爱,也需要技巧。”临床心灵关怀师们在一次次的分享中成长,也在一次次分享中记录下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技术支持:39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