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关怀 > 资讯 > 正文

【心灵叙事(24)】张阿姨的“无痛生活”

2022-11-15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最难以忍受的症状;无痛生活是每一个患者的基本权益。在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镇痛与抗癌治疗同等重要。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位晚期肺癌患者张阿姨抗击癌痛的故事,希望能够为饱受疼痛折磨的癌症患者带来一些信心和安慰。

 2019年5月,我在诊室里第一次见到张阿姨。62岁的张阿姨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我记忆犹新。“医生,你救救我,我真的太痛了,我痛得都快活不下去了,我多想陪陪孩子、陪陪孙子。”张阿姨和我的父母是同龄人,生活的历练和岁月的磨砺写在她的脸上,但剧烈的疼痛还是让她像个孩子一样无助。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助张阿姨战胜疼痛,让无痛生活变成现实。

规范化的诊断和病因治疗,对于控制癌痛是非常重要的。张阿姨出现咳嗽、腰部、髋部疼痛的症状已经有半年了,在家服用止痛药曲马多,效果不好。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右下肺肿块;同时,存在骨转移和肝转移;最终病理诊断为肺腺癌。癌痛评估是合理、有效治疗的第一步。张阿姨疼痛评分为8分,重度疼痛。腰部、髋部持续性疼痛,已经影响她的情绪、睡眠、饮食等日常生活。综合分析,骨转移、肝转移是导致疼痛的重要原因,癌痛干预的第一步就要“镇痛、抗癌”两手抓,尤其是要针对导致疼痛的转移灶。

关于早期快速控制疼痛,医生手上有很多的有利武器,阿片类是最常用的止痛药物,但很多人对止痛药存在误解。张阿姨就非常担心吗啡的成瘾性。消除张阿姨的顾虑,没有任何捷径,只有反复的健康宣教。在传统认知中,吗啡就是鸦片,会让人上瘾,但其实在癌痛治疗过程中应用吗啡引起“成瘾”的现象非常罕见。吗啡的英文来自于希腊神话睡神的儿子梦神莫非修斯,初衷是带来如梦境般的美好体验。看来我们对吗啡的误解太深了。治疗期间,除了吗啡,我们还使用镇静药物和非甾体类药物,针对骨转移灶进行局部放疗;针对肝转移灶进行局部介入治疗。

刚开始使用吗啡的前几天内,张阿姨出现了不同程度恶心、呕吐。我们给予及时指导,建议少量多餐,清淡、易消化、低脂饮食;按压内关和足三里等穴位。同时给予胃复安等药物。鼓励她多饮水、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品,适当活动,以预防便秘。张阿姨的疼痛程度明显改善,在门诊定期随访,以梯度减量的方式,最终停用止痛药物。在三年的随访时间里,每当病情出现变化时,医疗团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张阿姨积极配合,医患共同努力,度过一次又一次的难关。

医学不是装在瓶子里的药,镇痛绝对不仅仅是一片止痛药,癌痛治疗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非药物治疗,比如认知-行为治疗,就是癌痛治疗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只有在思想上认识到疼痛存在的合理性,我们才能在行动上接纳它、征服它。

张阿姨曾经问过我:为什么人能感知疼痛?疼痛对于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张阿姨是语文老师,我就和她讲,歌德曾经说过“没有在长夜痛哭过就不足以谈人生”。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告诉我们“不懂得疼痛,就不懂得医学”。现代安宁疗护的领路人西西里·桑德斯女士曾经说过“我们关心生命的质量,一如我们关心生命的长度。我并不想改变这个世界,我只想改变人们忍受的痛苦”。由此可见,医学的发展进步一直伴随着与疼痛的抗争。而癌痛就像是一场必修课,考验着我们每一人,无论是患者、家属,还是医护人员。只有经受考验,理解它,接受它,战胜它,才能够最终享受到生命的珍贵与美好。

我所在的湖南省肿瘤医院,有这样一支专业的临床心灵关怀团队,我有幸是其中一员。身心社灵四位一体的人文关怀,让每一位饱受癌痛折磨的患者,可以更有尊严地生活。解除疼痛最好的方法,是付出比疼痛更多的爱和关怀。而这种选择本身,就彰显人性的高贵。医学是有温度的,心灵关怀,理解、倾听、陪伴,让生命更有尊严。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疼痛的控制让张阿姨又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和热情。她越来越信任我,而我也看到自身职业价值的实现。实现无痛生活,让理想照进现实,是我们每一位肿瘤科医生所不懈追求的目标。

湖南省肿瘤医院胸部内一科副主任 张乐蒙

通讯员彭璐

心灵故事story更多
将心灵关怀的理念一直传递下去
心灵探秘Confidential
  • 意义: 积极的倾听与自我表达,支持与鼓励,做到与病人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和平等。详细>>

  • 基本方法: 问候是一味安慰剂;关注 就是力量;倾听是一种美德;理解是一种宽容!详细>>

  • 任务与目标: 营造 "心灵驿站"促进沟通理解,体现生命价值 让生命面带微笑。详细>>

  • 服务流程: 临床心灵关怀, 评估、探访、医技科室 护士站 ...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