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药物背后的故事

广东省人民医院 副院长 吴一龙教授

2005年,易瑞沙(化学名:吉非替尼)进入中国市场,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正式进入靶向治疗时代。十年来,中国晚期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显著增加2.4倍,从此前的14.1个月延长至33.5个月;五年生存率从8%增长到18%。与此同时,靶向药物较小的副作用也受到患者认可,在提升生存期限的同时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靶向药物入华十周年

我国肺癌治疗水平已与国际水平同步

来自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肺癌发病率以每年26.9%的速度增长,近几十年来,每10到15年,肺癌的患者人数就会增加一倍。我国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调查结果也显示,肺癌死亡率在过去30年间上升了465%,取代肝癌成为中国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面对如此飞速增长的肺癌患者群体,我国的肺癌治疗水平如何?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主任委员、广东省人民医院(GGH)副院长吴一龙教授表示,相比于韩国地区19.3个月,日本地区27.2个月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数据,我国晚期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从此前的14.1个月延长至33.5个月;五年生存率从8%增长到18%,肺癌治疗水平已经与国际水平同步。

靶向药物极大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在疾病治疗理念上,个体化治疗和多学科综合诊治逐渐得到推广。而得益于靶向药物的推广,部分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正在得到改善,靶向药物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靶点,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波及正常细胞组织,免去了诸多放化疗的痛苦,患者生存质量大大提高。

2005年,易瑞沙(化学名:吉非替尼)进入中国市场,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正式进入靶向治疗时代。十年来,中国晚期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显著增加2.4倍,从此前的14.1个月延长至33.5个月;五年生存率从8%增长到18%。与此同时,靶向药物较小的副作用也受到患者认可,在提升生存期限的同时生活质量得以改善。10年来,无数患者受益于靶向药物,下一个10年,依然有更多肺癌患者渴望得到规范、保时、保量的靶向治疗。 [详细]

指导专家:吴一龙,主任医师、教授,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

癌症防治小调查

谈一谈,癌症的靶向治疗你了解多少?

癌症基因检测亟待加强

基因检测是使用靶向药物的先决条件

作为针对基因靶点生效的特效药物,患者在使用靶向药物之前必须通过基因检测,确认靶点基因出现突变,才能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没有经过基因检测,确认基因是否突变而盲目用药是一种巨大的浪费,”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专家委员会主任支修益教授表示,“我们必须进一步重视肺癌早诊早治,推进临床规范化诊疗和基于基因检测指导下的肺癌个体化治疗和精确治疗,避免无效治疗,减少患者药费开支。”

不查基因就吃靶向药就是耍流氓

一项覆盖北上广等八个城市的调研发现,中国大型城市肺癌EGFR基因检测率为51%,从全国来看,检测率只有27%,对比日本、韩国以及香港台湾地区超过80%的检测率相去甚远,我国的EGFR基因检测亟待进一步加强。

对于部分地区存在的不经基因检测即对所有肺癌患者使用靶向药物的情况,专家表示了担忧,“靶向药物的使用必须以严格、准确的基因检测为基础,结合患者病情,不能盲目扩大靶向药物适用范围,既浪费大量医保资金,增加患者药费开支,也延误了病情。”[详细]

癌症靶向治疗新视点
靶向药滥用或变毒药

对抗癌症,需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

药物高价令患者不堪重负

尽管靶向药物在疾病治疗上有着诸多优势,但费用较高一直是绕不过的门槛。由于跨国药企研发、营销成本较高,靶向药物售价明显高出常规药物,治疗费用每个月动辄上万,一般中国家庭难以承受。

医保覆盖率仍然太低

作为少数几个靶向药物进入医保的城市之一,广州在2013开始陆续批准定点医院试行肺癌靶向药物进医保,目前已有5家定点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院可以进行基因检测。在这5家定点医院经过基因检测,确认基因突变可以使用靶向药物的肺癌患者均可享受医保报销。通过定点高水平医院、严格基因检测规范、后台监控药物使用情况等手段,医保开支不仅没有升高,相反,经过核算后,患者全疾病周期医保开支反而有所降低,在不增加医保负担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及生存质量。

多方携手,共同抗击癌症

吴一龙教授呼吁,各级政府、学会协会、医疗机构、制药企业等各方应携手起来,以广州、青岛、浙江等地医保政策为参考,以多重创新形式、将靶向药物尽快纳入医保,切实减轻患者疾病治疗经济负担,使更多患者通过创新治疗药物实现最终治疗获益。[详细]

多靶向药物是未来癌症治疗主流
两种肺癌靶向药纳入医保

10年抗癌英雄分享抗癌成功经验

良好心态是狙击癌症的基石

早在2006年,伍稚梅通过检查发现自己不幸罹患肺癌,最开始通过手术,然后进行6个疗程的化疗,但是不幸已经一个淋巴结转移了,第二年又是骨转移,胸椎转移。当时的情况,曾让伍稚梅完全处于绝望当中。

谈起与癌症“战斗”的往事时,伍稚梅的丈夫说:“当我们俩突患癌症的时候也确实让我感叹人生的无常。但也正是生性乐观的态度让我重拾了对生活信心,积极面对。我今年82岁,我们相濡以沫的走过了55年了。过去那么多风雨我们都能够淡然面对,现在乐观积极的去治疗,我们才能够去发现新的希望,乐观积极配合治疗这是首要的事情…”正是这一次一次的相互勉励,让伍稚梅夫妇对彼此内心形成强烈的心理暗示,使他们与病魔斗争的信心愈见强烈。

规范治疗使得肺癌成为“慢性病”

对于肺癌患者的规范化治疗方案,杨伟英女士说道:“作为病人家属,由于我对医学的认识和医学讯息的不了解,往往只是通过网上很多病友的介绍,凭自己的想法去咨询不同专业的医生,得到的往往是一些不利于我先生规范化治疗的讯息,也让我先生在治疗过程中吃了很多苦,他是在2013年12月26日服用第一粒靶向药物,我们觉得状况很神奇,他整个癌症指标下来了,他的反应也没有那么大。慢慢的,我先生的病情也开始好转。

  

上海市胸科医院简红教授强调:“其实我们治疗肿瘤终极目标是把肿瘤变成一种慢性疾病,医学就是在医生、病人和药企一起推动下进步的,并且癌症的治疗并不一定要追求快,一蹴而就,更不要过度放化疗治疗,要倡导个体化、标准化与规范化治疗,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目的,让癌症与患者一起慢慢变老。” [详细]

一名肺癌患者20年的抗癌经历
一个胃癌患者的抗癌日志

精彩专题回顾

对于靶向药物,我有话说

5, 1, 20 已有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出品:39癌症频道 特别鸣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