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身体若有5个表现,或是肠息肉准备找你麻烦,早切除无坏处

2023-03-09 13:57:41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老马今年60岁,三年前因为便血原因,到医院检查,肠镜发现有乙状结肠息肉,当时内镜下切除并且做了活检,显示为良性的腺瘤样息肉。医生叮嘱老马息肉容易复发,要定期复查肠镜。然而由于没有再便血,生活也没受到严

三年前,马小姐因为便血原因,到医院检查,肠镜发现有乙状结肠息肉,当时内镜下切除并且做了活检,显示为良性的腺瘤样息肉

医生叮嘱马小姐息肉容易复发,要定期复查肠镜。然而由于没有再便血,生活也没受到严重影响,马小姐便将医嘱抛在脑后,并未定期复查。而直到上周,便血情况再次出现,马小姐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急忙到医院复查。但此次肠镜检查发现,结肠息肉已经复发且有癌变迹象,可能发展为结肠癌。

得知结果的马小姐悔不当初,但同时很疑惑:怎么一个小小的息肉,短短三年就发展成癌症了呢?

一、结肠息肉是癌症的“近亲”吗?

肠息肉,即肠道黏膜上皮组织形成的异常突起。肠息肉的大小和数量往往不可预测,小则几毫米,大则数厘米,有可能零散分布几个,也可能数百个息肉分布于整个肠道。

结肠息肉诱因复杂,一般认为大量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会改变肠道环境,容易诱发结肠息肉。而慢性炎症刺激、家族遗传等因素也会影响息肉生长。

医学研究发现,95%的结直肠癌由息肉发展而来,但不是所有息肉都会癌变。根据肠息肉的病理性质,可以将其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其中肿瘤性息肉指的是息肉病和腺瘤性息肉,而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炎性息肉等归属于非肿瘤性息肉。

医学调查发现,腺瘤性息肉临床病发率占比30%,癌变风险大约在1.5-10%。其中绒毛状腺瘤发生癌变的几率高达30-70%,管状绒毛状腺瘤癌变风险也有23%,当腺瘤超过2厘米,癌变风险更是高达50%。

腺瘤性息肉恶变风险极高,是医学界公认的癌前病变。正因如此,面对息肉,一定不能掉以轻心,要时刻保持警惕,定期检查肠道健康。

二、5个信号可能提醒肠息肉生长,及时检查

除了少数进程较快的患者,大多数肠癌患者经历“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癌变”时,至少需要5-10年。而在这个过程中,越早发现肠息肉越好,关键要抓住疾病信号。

腹痛:肠息肉癌变可能会引发弥漫性疼痛,患者大便或便后有加重。

排便习惯改变:当肠息肉生长在结肠远端,随着生长,可能会阻碍排便引发便秘,或引发便秘和腹泻交替症状。

便血:直肠和结肠息肉都有可能导致便血,一般情况下都是间歇性小量出血,但严重时也可能达到100-200ml,要警惕。

肛门异物脱落:有时患者低位直肠息肉带蒂,在排便时会出现息肉脱落的情况,容易和痔疮脱出混淆,要注意分辨。

肠道外症状:家族性遗传病中的黑斑息肉综合征(P-J综合征)有时会引起皮肤黏膜色素斑。

虽然以上症状可能提示肠息肉生长,但更多时候,肠息肉早期不会引起任何症状,以至于很多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机会。此时,肠镜检查就显得格外重要。

肠镜是诊断大肠息肉的最理想方法。通过肠镜,医生可以最直观地看到肠道的健康状态,确定有无异物或异常病症。一些小息肉可以直接用肠镜下,微型手术进行处理,或者采集息肉组织进行病理活检,确定息肉的病理性质。

建议50-74岁人群中,符合以下任何一种情况,都要进行肠镜检查:

1.直系亲属确诊肠癌;

2.自身确诊肠癌或有癌病史;

3.不明原因贫血;

4.大便隐血阳性;

5.长期精神压抑;

6.本身患有或曾经患有血吸虫病、慢性腹泻、便秘、便血、阑尾和胆囊炎症或切除、盆腔放化疗史等等。

三、理论上,肠息肉都应该切除

按理说,根据癌变概率,人们只要警惕肿瘤性息肉即可,但实际上,临床上发现肠息肉,医生的建议往往是全切。

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只是反映了息肉癌变的风险,并不是指绝对会癌变或绝对不会癌变。理论上来说,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都有一定的可能性,会发生癌变,只是和肿瘤性息肉相比,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幼年息肉等非肿瘤性息肉的癌变风险非常低。

最重要的是,医生无法通过肉眼判断息肉的病理性质,无法判断其到底是肿瘤性息肉,还是非肿瘤性息肉,这需要切下息肉组织进行病理活检

在内镜下微型手术切下息肉组织,自然不难,但是话又说回来,既然已经动手术切组织了,那最保险的自然是直接切除肠息肉,将疾病风险彻底扼杀了。

四、提醒:结肠息肉易复发,切除后仍需定期复查

如上所述,肠息肉一般情况下都会被切除,很多人误以为切除后一了百了,就放松戒心,其实被切掉的肠息肉依然危险。

肠镜检查虽然直观,但是检查过程中,设备的好坏、医生经验、肠道因素等等都可能让一些极其微小或生长在特殊部位的息肉,成为漏网之鱼。而肠息肉最易复发,只要切除不干净,留下残余,也存在复发风险。

其次,肠息肉的病发因素复杂,患者切除后,肠道环境不可能立刻恢复如初,如果不能戒掉风险因素,也可能在同样刺激下复发。

因此,告诫大家切除肠息肉后,要遵循医嘱,定期复查,防止病灶重新滋生。复查的频率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单个良性大肠息肉

一般来说,单个良性大肠息肉摘除术后,每年定期复查一次肠镜,连续23年复查无异常后,可改为每3年复查一次肠镜。

·多个良性大肠息肉 

多个良性大肠息肉,建议每年一次肠镜检查。

·增生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因生长较慢,病人可12年随访1次。

·腺瘤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尤其是伴有上皮内瘤变的,建议随访时间适当缩短为6个月~1年。

·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瘤变、锯齿状腺瘤

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瘤变和锯齿状腺瘤容易复发和癌变,应当在息肉摘除术后3个月复查1次,若无异常,可延长至6个月~1年。

另外,除了定时复查,生活中也要注意护理,多吃水果蔬菜、减少红肉摄入、保持低脂饮食,同时坚持有氧运动,戒烟戒酒,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潜藏的疾病风险,以免给息肉“卷土再来”的机会。

参考资料:

[1]李力人,林伟园.发现大肠息肉,切不切[J].中国家庭医生,2017:25-25.

[2]尹伊.肠息肉切除后,复查不可少[J].江苏卫生保健,2019:23.

[3]《息肉癌变风险有多大大多都是良性,腺瘤性的要警惕》.生命时报.2019-06-30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