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新时代下,专家谈血小板减少症理念革新

2022-07-29 17:02:41医师报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从疫情防控、慢病管理等角度切入,生动展现各领域的医生帮助患者实现“健康触手可及”的历程,分享治疗理念,助力“健康中国2030”

“走访健康守门人”专栏由《医师报》主办、三生制药公益支持,将从疫情防控、慢病管理等角度切入,生动展现各领域的医生帮助患者实现“健康触手可及”的历程,分享治疗理念,助力“健康中国2030”。

马军教授:治疗理念革新,抗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可防可治

得了恶性肿瘤,规范、足量、不间断的治疗对于延长患者总生存期非常重要,但有一种抗肿瘤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严重到足以使抗肿瘤治疗减量甚至中断,这种不良反应非常常见,它就是抗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TIT)。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马军教授表示,随着治疗理念的的革新和经验的丰富,CTIT正得到有效的防治。

CIT变CTIT,肿瘤治疗理念革新就在一字之差

“只有保证患者血小板水平,才能足时足量完成抗肿瘤治疗,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不受影响。”马军教授介绍,“放化疗是肿瘤治疗基石,2000年以前,我们说的全都是肿瘤放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IT)。近年临床中逐渐认识到免疫治疗、细胞治疗、靶向治疗等新的治疗方式都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因此在最新的《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指南(2022版)》正式将CIT概念拓展为CTIT。”CTIT概念的拓展也提示我们更加关注肿瘤全病程治疗中的出血风险。

有效的药物+二级预防,CTIT发生率越来越低

“中国有两种CTIT治疗药物20年前已上市。”马军教授说,“一种是皮下注射白细胞介素11(IL-11),另一种是促血小板生成素(TPO)。两种药物都具有起效快、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的特点,且对CTIT和CIT都有效。”

近几年,尽管已有多种新药获批用于CIT的治疗,但根据指南,CTIT治疗仍然以TPO和IL-11为主。马军教授也同时指出,虽然临床医生对于CIT治疗经验丰富,但针对CTIT,我们尚需积累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包括防止过度治疗、应对不良反应(例如使用IL-11时,心脏方面不良反应和水钠潴留等)等,从而进一步完善指南。

另外,随着CTIT和CIT的二级预防被写入指南,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会认识到“防治”的重要性,这类症状临床发生率会进一步降低。

“在‘以病人为中心’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肿瘤医生除了要重视抗肿瘤治疗,更应重视抗肿瘤治疗所致不良反应的防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2030年使恶性肿瘤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提高15%的远期目标。”马军教授强调。

刘波教授:防患于未然,科学管理“血小板”

众所周知,血小板在血管损伤后的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肿瘤患者,几乎所有的治疗方式均会导致血小板减少。一旦患者血小板减少,医生不得不通过降低药物剂量、延迟治疗时间、甚至通过终止治疗来应对,显然这是对治疗的一种妥协,会直接影响肿瘤的治疗效果;另外,随着血小板减少,患者出血的风险增加,严重者将危及生命。“血小板减少可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治疗过程变得更复杂。” 山东省肿瘤医院刘波教授表示。

纳入指南,疾病定义更清晰

随着肿瘤治疗所致的血小板减少不再局限于化疗,靶向和免疫治疗等治疗方案均会导致血小板减少。所以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的组织下,《2022版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指南中,将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IT)正式拓展为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TIT)。刘波教授指出,概念的革新不仅要与时俱进,同时在指南的规范化指导下,有利于医生综合的评估以及筛查,并及时给予CTIT患者更有利的全程管理治疗方案。

分层评估、提前预防,科学管理促恢复

由于CTIT在肿瘤治疗中发生率并不高,临床医生对它的重视和认知还存在不足。刘波教授指出,临床中首先要明确肿瘤患者发生CTIT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分层评估;对于已经发生CTIT的患者要及时进行病因评估,不同肿瘤治疗的手段导致CTIT的机制各不相同,要积极寻找病因,才能对症治疗;对于存在高风险的患者,应及时启动CTIT二级预防。新指南也特别强调“二级预防”的概念,即对于有出血风险高的患者,为预防下一个周期再发生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可预防性应用促血小板生长因子,以保证有关治疗的顺利进行。

从新指南的治疗推荐级别来看,需要根据血小板的分层进行精准分组,并分层治疗。刘波教授认为,新指南中纳入的药物为国内获批的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和白介素-11,这是一级推荐。尤其TPO能快速的提升血小板,缩短血小板减少持续的时间,安全性更好,临床证据也更加充分,是CTIT治疗首选的证据。总之,指南优先选择具有适应症的、起效快、安全的制剂,同时医生要密切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才能更快更有效地促进血小板的恢复。

刘波教授强调,现代医学不仅要关注手术、放疗、化疗、靶向、免疫治疗的进展,也应该关注这些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包括CTIT,还有肿瘤营养、癌痛、康复,以及身心问题,力争全方位、立体化、全流程的关注患者的症状管理,才能真正能够让患者活得久、活得好。让肿瘤患者真正能够体会到“生如夏花之绚烂,逝如秋叶之静美”的美好。

徐小红主任:血小板减少症严重时可能威胁生命,治疗选择有讲究

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TIT)是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南通市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兼血液内科主任徐小红介绍说,无论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还是免疫治疗,这些常用的肿瘤治疗方法都会引起血小板减少。一旦发生CTIT,将影响化疗等肿瘤治疗手段的正常推进,患者严重时可能出现皮肤黏膜、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及颅内出血等,威胁生命安全。因此,治疗CTIT是每一位肿瘤科医生必须掌握的重要课题。

多种药物选择,安全性为重

目前,临床上能见到的CTIT治疗药物有三种,分别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重组人白介素-11(rh IL-11)和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

具体而言,rhTPO是一种高特异性的血小板刺激因子,直接作用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可调控血小板生成的各个阶段,特异性升高血小板,缩短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能够有效预防CTIT,安全性能良好,在临床中使用最广泛。rh IL-11是由造血微环境基质细胞和部分间叶细胞产生的多效性细胞因子,不良反应相对较大,具有一定的心脏的毒性,临床使用较为谨慎。TPO-RA是一大类小分子化合物,但因还未获批CTIT适应症,在临床上的应用相对较少。

指南为纲,分级用药保护患者

徐小红主任表示,在药物选择上,根据CSCO《2022版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指南,应首先考虑患者有无出血进行分组,如果患者出现出血,首选是输注血小板或联合rhTPO,II级推荐使用TPO-RA;若患者未发生出血,则根据血小板计数进行分层:

如血小板计数在75 x 109/L-100 x 109/L之间,应密切观察血小板及出血情况,或直接输注血小板或联合rhTPO。

如血小板计数在10 x 109/L-75 x 109/L之间,首选rhTPO,如果患者年纪相对较轻,或没有心脏基础疾患,可以适当选用rh IL-11。

如果血小板计数更低,主要采用rhTPO,尽量不使用rh IL-11,因为使用rh IL-11一旦出现过敏或畏寒发热后,很可能引起出血等不良反应。

“医生、护士、患者三者要相互配合,才能把将血小板水平控制好。”徐小红主任强调,医护人员在面对CTIT时,要在依据指南用药的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并和患者沟通好治疗中可能发生的情况,这样才能帮助患者按时完成后续的治疗,守护患者健康。

宋盈主任:给肿瘤治疗引起血小板减少患者的“升板”用药小贴士

CTIT是肿瘤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当患者在使用导致CTIT的治疗药物,停药后血小板减少所致症状与体征减轻即可诊断CTIT。CTIT的治疗指南推荐输注血小板和药物治疗,国内已经获批的CTIT治疗药物主要有白介素11(IL-11)和促血小板生成素(TPO)两种。两种药物有何区别,该什么时候使用,《医师报》特邀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宋盈主任介绍一下她的临床用药经验。

分层用药  兼顾效价

造血干细胞“成长”为血小板,受到各种细胞因子调控。两种不同的药物IL-11和TPO,升血小板作用机理不同,作用于这一“成长通路”的位点也不同。宋盈主任介绍,IL-11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促进血小板生长因子,可促进巨核细胞成熟,增加外周血小板数量,但它对血小板的功能无明显改善。TPO则全程调控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生成过程,TPO的作用位点比IL-11早,所以TPO出现疗效时间比IL-11更早,而且持续时间更长。

“TPO 5~7天起效,10~14天达峰值,比IL-11快3天恢复目标血小板值,所以TPO对于中重度CTIT疗效优于IL-11。”宋盈教授说,如用到可能导致血小板降低药物,同时使用TPO还可预防血小板降低。对于轻度血小板降低患者,用IL-11更合适,因为价格比较便宜,患者易接受。

根据身体状况择药  居安思危

“我们科室承载很多75岁以上老年患者,他们代谢慢,药物清除慢,不良反应较大。此外,很多患者心脏情况不好,由于长期抗肿瘤治疗身体负担已经很重,所以在选择升血小板等辅助用药时,不良反应低成首要考虑标准。”宋盈主任说。

IL-11是生物制剂,所以一些患者用药后会出现发热,此外,其还有心脏毒性、发热、水肿、水钠潴留等问题。而TPO不良反应较小,一些基础研究还发现,它对心脏、神经系统有保护作用,所以适合对心脏影响较大的化疗药物使用患者、有基础心脏病患者,以及老年患者。

宋盈主任提醒:由于很多晚期肿瘤患者是高凝状态,所以要用抗凝药物,如果升血小板药物使用TPO时,一般每周监测凝血功能和血常规,当凝血功能异常或血小板已正常时即可停药。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