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50岁人群及早肠镜筛查,2022年CSCO结直肠癌专委会年会在广州召开

2022-07-20 15:00:26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2022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年会在广州举办,会议以“精准、规范、创新”为主题,聚焦结直肠癌的精准诊疗、最新进展和转化前沿。

初见69岁的广州人黄先生(化名),精神奕奕的样子让你很难将他与结直肠癌中晚期、抗癌8年、闯过3次“鬼门关”等字眼联系起来,年轻时走南闯北的经历让他面对癌症风波时更为平静,如今他早已经习惯“带瘤生存”将癌症当做慢性病一样看待,回顾自己患病后的经历,黄先生说幸运的是找到了对的医生,积极正确的治疗,后悔的是没有及早做肠镜的筛查。

近日,2022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年会在广州举办,会议以“精准、规范、创新”为主题,聚焦结直肠癌的精准诊疗、最新进展和转化前沿,不同于以往会议流程,此次会议还增加了癌症患者抗癌经历分享,黄先生就是其中一员。CSCO理事长、CSCO结直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院长徐瑞华教授表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依然在我国位居高位,而被大家忽视的是,肠镜在适龄人群中的普及率仍然不高,其实一辈子哪怕只要做一次肠镜,结直肠癌的死亡风险就会明显降低甚至避免最终发生结直肠癌。

多种因素导致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升高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癌症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结直肠癌新发患者数约为55.5万,死亡病例约为28.6万,结直肠癌跃居整体肿瘤发病的第二位,并且患病人群出现年轻化的趋势。

徐瑞华教授表示,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这些年依然呈现上升趋势,高危因素包括年龄、饮食、生活习惯和家族遗传等多方面,但不同于其它癌症,结直肠癌是可以早期预防和筛查,适龄人群做一次肠癌检查,就能避免结直肠癌的发生。

“进食高蛋白、高脂肪等是诱发结直肠癌发生的一个高危因素,此外喝酒、抽烟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可以诱发结直肠癌的发生。”徐瑞华教授指出,大部分的结直肠癌由腺瘤性肠息肉一步步发展而来,这个过程很漫长,通常需要10-15年时间,中间总会有一些蛛丝马迹,但很可惜的是被很多人忽视了。

便血就是结直肠癌的一种常见症状,“但人们往往习惯性的会第一时间认为是痔疮引起。”徐瑞华教授表示,痔疮引起的出血和结直肠癌引起的出血会有不同,但对于没有医学背景的普通市民来说极难分辨,“我一直强调,出现便血后一定要第一时间找专科医生去进行诊断。”

忽视肠镜,一确诊已到中晚期

黄先生分享自己的抗癌经历时说,自己是在2014年通过肠镜体检发现直肠癌,手术后发现已经出现淋巴转移,三年过去,复查时癌症已经转移到双肺,这时才来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进行治疗。

“刚开始天天很担心,纠结还能活多久,自己家庭条件不错,跑到世界各地去进行治疗,最后才找到徐瑞华教授团队。”黄先生说,这里的医疗条件和良好的医患沟通让他决定不再奔波,安心留在医院配合治疗,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手术、化疗、多学科会诊、生物免疫治疗……黄先生笑称自己已经“躺平”,心态非常好,“我现在用的还是一线治疗,医学上还有‘大把子弹”,所以我现在很安心。”

说起在被确诊前有没有征兆,黄先生说发病之前已经有一段时间出现了便血,但一直以为是痔疮导致,所以一直用痔疮药导致病情被掩盖,“我还有一个不好的习惯,自己本身有乳糖不耐受的情况,每次排便不畅就会用喝牛奶的方式解决。”黄先生表示,直到自己身体明显消瘦,身体状态每况愈下才想到去医院做肠镜检查。

除了黄先生外,刘先生(化名)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平时喜欢吃肉,因为工作的性质一坐下来就是十几个小时,在发病前5、6年会有头晕、拉肚子、便血的情况,但自己一直没有太在意,直到一次喝了白酒后严重便血,才赶紧送到医院检查,一查就是结直肠癌中晚期。

徐瑞华教授呼吁,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就结直肠癌防治来说,年龄50岁后,就要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如果家中要遗传史或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年龄可提前至45岁。

其实肠镜不需要每年都做,徐瑞华教授指出,做一次检查如果没有发现问题,5年之后再做问题都都不大,如果发现有息肉,则需要每年做一次,后续如果没有发现息肉生长,则可将检查间隔延长。“欧美国家结直肠癌发病率这些年为什么下降这么快,就是因为早期筛查,美国适龄人群肠镜筛查率已经接近70%,而我国居民则在10%左右。”

我国结直肠癌诊治水平已与国际一流水平持平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副主任王峰教授指出,目前不少患者对于结直肠癌的信息仍是陈旧的,认为一旦被确诊为晚期就没救了,早早放弃治疗,但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进步,肿瘤治疗已经从单药化疗发展为联合化疗、靶向药物、生物免疫治疗等“多种武器”手段。同时随着多科学诊疗模式和病人全程管理等理念在临床的落地,晚期肠癌的生存率已经大为改观。据了解,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对过往十年的患者统计数据显示,晚期肠癌经过多学科诊疗(MDT)和全程管理的照护,中位生存期已经可以达到40多个月,与国际一流肿瘤中心水平持平。

徐瑞华教授表示, 近期在美国临床肿瘤年会中出现一项重要的研究,可以利用抽取外周血,检查血液中的特异指标来判断结直肠癌病人是否会在术后出现复发或转移,以前医生只能等患者术后3个月或半年后复查,通过影像学去判断是否出现复发转移,现在直接可以抽血检测更加便捷,也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正在开展的一项工作。

此外,研究发现在结直肠癌病人中占5%-8%的高度微卫星不稳定/错配修复缺陷(MSI-H/dMMR)型患者可以单用免疫治疗,避免了手术和造口化疗带来的痛苦。“这么多新的研究进展在进行中,结直肠癌患者一定不要放弃治疗。”徐瑞华教授劝解道。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