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每天超万人患癌,提醒:身体出现6个症状及时检查,或是癌症信号

2022-05-21 09:05:00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大多数人在发现自己患癌后,才感受到痛苦和惊慌,询问为什么癌症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怎样才能远离癌症。但其实有接近一半的癌症都是可以预防的,远离那些致癌的危险因素,即可大大降低癌症的发生率。而且癌症发生不是一瞬间的事,往往在发病前身体就已经发出过信号。

2022年,才过去了三分之一,已经有多位名人因癌症或者疾病去世。

1月10日,央视主持人赵赫因癌症去世,享年60岁。

1月27日,知名配音演员卢健雄因病逝世。享年74岁

2月11日,著名媒体人曹景行因胃癌复发去世,享年75岁。

2月16日,演员巴戈因胰腺癌去世,享年67岁。

2月28日,著名指挥家陈亮声因癌症去世,享年89岁。

3月2日,演员、主持人祝文君因肺癌离世,享年55岁。

4月3日,著名演员金迪因病去世,享年89岁

......

癌症像个无情的杀手,夺走了许多癌症患者的生命。面对癌症,有的人“谈癌色变”,有的人却毫不在乎。无论哪种态度,患癌一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健康的守护者。

一、癌症报告再次更新,这些年龄癌症更高发

2月27日,国家癌症中心在自有外刊《国家癌症中心杂志》(JNCC)上发布了中国最新癌症报告,公布了全国2016年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这是国家癌症中心自2019年在《中国肿瘤》杂志公布2015年癌症数据后的首次权威更新。

最新报告中,有几个点值得我们关注。

2016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约为406.4万,因癌症死亡病例数为241.35万。按全国人口计算,平均每天有超过1万人被诊断出癌症,相当于每分钟约确诊数为7人。

在年龄段上,癌症高发于50-54岁和60-64岁人群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会在80-84岁和85岁以上达到高峰。

男女发病率最高的前五种癌症有所不同。在男性中,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前5位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道癌。而在女性中,发病率最高5种为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和胃癌。

二、癌症并非无迹可寻来敲门时身体有提示

癌症严重危害健康,因此早些发现它的踪迹很重要。癌症找上门时,身体上是会有一些提示的。如果身体出现以下症状,就要警惕癌症的可能。

1、长期乏力、消瘦

癌症与疲乏的关系密切,癌症患者最常见的伴随症状就是癌症相关性疲乏,且持续时间长。

是因为癌症或癌症治疗引起的痛苦且持续的倦怠或者体力不支,往往与患者近期活动量不符,并且无法通过休息得到缓解。

癌症相关性疲乏的持续时间长,可发生于整个癌症患病周期。临床上,患者会出现持续2周以上的不明原因的消瘦或进行性消瘦、虚弱无力、容易疲劳、失眠或嗜睡等症状,还多会伴有情绪低落和认知障碍,影响生活质量。


2、莫名疼痛

疼痛多见于癌症中晚期,是多种癌症的症状。癌症患者的身体某个部位可能会出现持续的莫名疼痛,这种疼痛不是外伤导致的。

例如骨癌、睾丸癌患者在早期可能就会出现疼痛。

骨癌早期疼痛的特点是固定性和持续性,患者会感到腰背、四肢和关节等处疼痛、肿胀,但找不到创伤、炎症或风寒等诱因,疼痛在夜间会尤为严重,同时疼痛也会日益加重。

而睾丸癌疼痛则常常表现为局部胀痛、隐痛,疼痛感不是很强烈,但手摸睾丸时就能发现不对称,患侧体积会有所增大并伴有下坠感。

3、明明没有外伤却出血

出现非外伤性的异常出血,例如出现便血或呕血警惕肠癌、胃癌,咳血或痰中带血警惕肺癌。

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等妇科癌症患者可能会出现非月经期出血或不规律的阴道出血,泌尿系癌症患者可能会出现无痛性血尿或伴有排尿困难的症状,鼻咽癌患者可能会出现非外伤鼻出血。


4、大小便习惯改变

如果大小便习惯、次数或者性状发生改变,例如排尿或排便次数变多或变少,大便外形变细,大便变干或变稀,大便带脓、粘液或血等,或者便秘和腹泻交替,这时就要警惕大肠癌的可能性,应尽早就医检查。

5、持续发烧

淋巴瘤、白血病等癌症会对人体免疫系统造成影响,此时身体启动自我保护机制,就可能表现为发烧,通过升高体温和增加免疫细胞数量等措施来激活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细胞。

久治不愈的发烧值得警惕,有些癌症患者也会出现肿瘤热,主要表现为有规律的、午后和傍晚发热,次日缓解。

6、皮肤黑痣发生变化

很多人皮肤上都会有黑痣,但如果黑痣突然发生变化,例如面积增大、边缘变得不规则、颜色发生改变、出现灼痒疼痛或破溃出血、痣上原有的毛发莫名脱落,就要警惕可能是黑色素瘤导致的。

当然,不是说出现上述的症状就一定会是癌症,只是如果觉察到身体有不对劲的表现,建议早去医院检查看看比较好。

三、四成的癌症死亡可避免,远离23种致癌因素

2019年,赫捷院士和陈万青教授总结了中国各个省份最主要的致癌危险因素有23个,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柳叶刀-全球健康》杂志上。

研究结果发现,只要对23种致癌因素做好防控工作,中国每年有100万以上的人可避免死于癌症。其中包括了51.2%的男性癌症死亡和34.9%的女性癌症死亡。这个数值其实是很惊人的,也警示着我们,有时候癌症真的可能是自己作出来的。

这23种致癌因素可分为5类,分别是行为因素、饮食因素、代谢因素、环境因素和感染因素。

(图片来源:健康时报)

其中,男性的主要致癌因素为吸烟、乙肝病毒感染、水果摄入不足、饮酒和PM2.5暴露。而女性主要致癌因素第一位是水果摄入不足,其他依次是乙肝病毒感染、主动吸烟、体重超重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日常生活中远离各种致癌因素,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能避免大大降低患癌几率。而且大多数癌变发生时,身体可能给出了信号。如一旦出现莫名的消瘦、出血或持续发生、疼痛等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并接受相关治疗。让我们共同守卫自己的健康!

参考资料:

[1]全国癌症报告时隔3年再更新:每天超 1万人被诊断出癌症!重点防好这几种癌!.健康时报,2022-03-10

[2]【指南与共识】| 中国癌症相关性疲乏临床实践诊疗指南(2021年版).中国癌症杂志,2021-10-15

[3]癌症来前,身体已经给了你N次机会!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生命时报,2017-08-01

[4]国际公认的23种致癌因素公布!该如何远离?这篇全说清楚了… .科普中国,2021-12-26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相关专题
癌症的真相与误区第30期:甜食易致子宫内膜癌?

很多女性抵挡不了甜食的诱惑,但近日外媒却有“甜食会增加罹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的相关研究报道,到底甜食是不是女性的甜蜜负担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科肿瘤病区梁慧超副主任医师认为,子宫内膜癌(Ⅰ型)属于雌激素依赖型疾病,而甜食会引起肥胖,脂肪会促使雌激素水平上升,从这一角度分析,甜食很有可能会加大罹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特别策划
疼痛
擅长疼痛专家更多
  • 李岳振海南省农垦那大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颈源牲头痛、偏头痛及各种顽固性头痛、三叉神经痛、臂丛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急性带状疱疹、神经损伤后疼痛、幻肢痛、残端痛、糖尿病神经痛、颈椎病、颈椎肩盘突出症、肋软骨炎、腰椎肩盘突出症、尾骨痛、膝关节炎、足跟痛、退行性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急慢性腰扭伤、腰肌劳损、棘上棘间韧带炎、腰背肌筋膜炎、腱鞘炎、肩周炎、网球肘、软组织损伤、雷诺氏症、闲塞牲血栓性脉管炎、血栓性静脉炎、红斑牲肢痛症、癌性痛及良性肿瘤引起的疼痛、癌症手术后复发及转移性疼痛、内耳晕眩症、痛风症、眼脸痉挛及各种慢性。

  • 穆玉兰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诊治妇产科常见病、内分泌疾病(多囊卵巢,卵巢早衰,围绝经期疾病等)、发育畸形、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不孕不育等疾病诊治;尤其擅长宫腔镜、腹腔镜、介入治疗等微创手术,宫腔镜技术系我省首先开展电切手术,我院最早开展宫腔镜手术者。

  • 杨毅红主任医师湖北省中医院花园山院区

    擅长领域:内科: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有关病症;妇科:痛经、月经不调、闭经;儿科:脑瘫、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慢性咳喘;耳鼻喉科:过敏性鼻炎、耳鸣耳聋、慢性咽喉炎;眼科:各种视力下降;皮肤科:慢性荨麻疹、脱发、痤疮。针灸减肥针灸调理与保健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