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及早发现 让直肠癌无所遁形

2010-08-31 05:48:00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夏季是腹泻的多发季节。很多人认为腹泻只是小事,自己吃点药就好了,没必要去医院。今年6月,60岁的范先生开始出现间断腹泻,于是就自行服用了止泻药,可腹泻却始终不见好转,而且还出现了便血和体重明显下降。近日,范先生终于决定到医院就医,结果被确诊为直肠癌,并已经是晚期。短时间消瘦明显的老人或排便习惯突然改变或查不出原因的贫血都有可能是消化道癌症的征兆。

  夏季是腹泻的多发季节。很多人认为腹泻只是小事,自己吃点药就好了,没必要去医院。今年6月,60岁的范先生开始出现间断腹泻,于是就自行服用了止泻药,可腹泻却始终不见好转,而且还出现了便血和体重明显下降。近日,范先生终于决定到医院就医,结果被确诊为直肠癌,并已经是晚期。短时间消瘦明显的老人或排便习惯突然改变或查不出原因的贫血都有可能是消化道癌症的征兆。

  肠道是身体的一面镜子,经常便秘、腹泻都是身体不健康的反映,但人们常常忽略这些身体信号,只是简单地用点泻药或止泻药来应付,或误以为常见病或多发病,如痔疮肛裂等,到真正得了直肠癌,才会当成一个病去治疗,但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一、直肠癌早期症状:

及早发现 让直肠癌无所遁形

  直肠癌在早期缺少症状,病人无明显异常改变。当肿块达1~2cm时,由于肿瘤的侵蚀,肠粘膜遭受到肿块的异物性刺激,分泌物增多,因此在排便时也有少量的粘液排出,多数在大便的前端或于粪便的外面附着。随着肿瘤的增大,分泌粘液也增加,有时随着排气或突然咳嗽腹内压增加,可有粘液从肛门流出。

  当肿瘤增大,形成溃疡或有坏死合并感染时,便会出现明显的直肠刺激症状,出现排便次数和粪便性质的改变。排便次数增加,每天2~3次,呈粘液便,稀便,粘液血便。常被误诊为“肠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但是,直肠癌腹泻症状并不象结肠炎那样,来势急,好转快;也不象痢疾那样典型的出现里急后重症状。直肠癌的直肠刺激症状是既缓慢又逐渐进展,在合并感染时刺激症状明显,一经对症处理也可以暂时好转,但是经过较长时间的治疗仍有粘液血便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早期直肠癌的临床特征主要为便血和排便习惯改变,在癌肿局限于直肠粘膜时便血作为唯一的早期症状占85%,可惜往往未被病人所重视。当时作肛指检查,多可触及肿块,中、晚期直肠癌患者除一般常见的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贫血等全身症状外,尚有排便次数增多,排便不尽、便意频繁、里急后重等癌肿局部刺激症状。

  早期直肠癌的临床特征主要为便血和排便习惯改变,在癌肿局限于直肠粘膜时便血作为唯一的早期症状占85%,可惜往往未被病人所重视。当时作肛指检查,多可触及肿块,中、晚期直肠癌患者除一般常见的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贫血等全身症状外,尚有排便次数增多,排便不尽、便意频繁、里急后重等癌肿局部刺激症状。癌肿增大可致肠腔狭窄,出现肠梗阻征象。

  直肠癌是由不良生活习惯而造成的一种肛肠疾病。目前,它已在癌症排行榜中跃居第二位了。发病年龄多在30~60岁之间,男多于女,如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预后较佳。目前病因不明确,与直肠息肉、慢性炎症及遗传因素有关。所以及时发现直肠癌的早期症状,进行诊治是相当重要的。

  直肠癌的早期症状如下:

  1、排便习惯改变 腹泻或便秘排便不尽感,大便进行性变细,晚期有里急后重。

  2、便血 为直肠癌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病初期50%的病例有便血,开始出血量少,见于粪便表面,合并感染后为浓血便。

  3、慢性肠梗阻时,腹部膨胀,肠鸣音亢进和阵发性绞痛。

  4、全身恶病质 癌肿晚期,病人出现食欲减退、消瘦、乏力、贫血、黄疸腹水等。

  5、直肠指检可触及包块.

  6、腹胀晚期肝大腹水,导致病人腹胀

  7、乙状结肠、直肠镜检可观察到癌肿的形态、色泽、部位。

  因此对于直肠癌早期症状和特征应该及早预防才是关键。当排便习惯改变,便血的时候应该及早去医院就诊。在没有明确诊断前,不可长期按肠炎、痢疾治疗,以免延误诊断。

  二、直肠癌诊断方法

  一般在临床上应对大便出血的病人予以高度警惕,不要轻率地诊断为"痢疾"、"内痔"等,必须进一步检查以排除癌肿的可能性。对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必须重视直肠指检、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等检查方法的应用。

  (一)直肠指检约90%的直肠癌,尤其是直肠下段癌、仅靠指检即可发现。但目前仍有一些医师对可疑直肠癌患者不作这一常规检查,以致延误诊断和治疗。实际上这种诊断方法简单可行,经过直肠指检还可判断扪及肿块的大小和浸润程度,是否固定,有无肠壁外、盆腔内种植性肿块等。

  (二)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直肠指检后应再作直肠镜检查,在直视下协助诊断,观察肿块的形态、上下缘以及距肛门缘的距离,并采取肿块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以确定肿块性质及其分化程度。位于直肠中、上段癌肿,手指无法触到,采用乙状结肠镜检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三)钡剂灌肠、纤维结肠镜检对直肠癌的诊断帮助不大,故不列为常规检查,仅为排除结肠直肠多发性肿瘤时应用。

  1、直肠肛门指捡肛指检查简单易行,直肠指检目前仍是直肠癌手术前一系列检查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检查方法。

  2、实验室检查

  1)大便隐血试验:此方法简便易行,是大肠癌普查初筛方法和结肠疾病的常规检查。有条件者还可应用免疫学方法以提高正确率。

  2)血红蛋白检查:凡原因不明的贫血,血红蛋白低于100g/L者应建议作钡剂灌肠检查或纤维结肠镜检查

  3)血清癌胚抗原(CEA)检查:CEA检查不具有特异性的诊断价值,因此不适合作为普查或早期诊断,但对估计预后、监察疗效和复发方面具有一定帮助。

  3、内镜检查凡有便血或大便习惯改变、经直肠指检无异常发现者,应常规进行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内镜检查能在直视下观察病灶情况,并能取活检作病理学诊断。

  纤维结肠镜检查就目前而言是对大肠内病变诊断最有效、最安全、最可靠的检查方法,绝大部分早期大肠癌可由内镜检查发现。

  4、双重对比造影传统的钡剂灌肠X线检查对早期癌和大肠腺瘤显示常有困难,而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技术已大大提高了早期大肠癌和小腺瘤的发现率和诊断准确卒,目前已成为放射科常规检查。

  5、CT诊断CT不能作为早期诊断的方法,但CT对结肠癌的分期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估计不能直接手术,而在应用外放射或局部腔内放疗后有可能被手术切除的病人更有价值。CT对晚期直肠癌和复发性直肠癌的手术估计有较大意义,可以直接观察到肿瘤侵犯骨盆肌肉(提肛肌、闭孔内肌、尾骨肌、梨状肌、臀肌)膀胱和前列腺。

  手术后3个月时可作盆腔CT检查,作为基础片,以便于随访时对照用。手术后2~3年内应每隔6~8个月作一次CT检查,或当CEA升高时复查CT.此外,CT对复发性直肠癌应用放疗可提供正确的定位,并确定适当的靶体积。

  6、超声显象检查直肠内超声显象检查是以探测直肠癌外侵和肿瘤对直肠壁的浸润程度为目的的一种新的诊断方法,于1983年起开始应用于临床。直肠内超声显象检查能正确地诊断出肿瘤所侵犯的部位及大小。

  7、磁共振检查有研究者称对直肠癌的外侵,磁共振检查(MRI)较CT更有意义。但目前磁共振还有不少技术问题需要完善,对磁共振所提供的图象认识也需进一步深化,同时与腔内超声显象相比,磁共振检查费用昂贵也是其广泛应用的障碍。

  三、注意事项

  1、直肠癌误诊率较高

  直肠癌起病隐匿,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当病人出现脓血便、肠梗阻和进行性贫血而就诊时,病变多已进展至中晚期。王辉主任介绍,临床上发现老年人直肠癌的误诊率非常高。由于老年人对症状的反应比较迟钝,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往往从自身经验出发,自我诊治,从而延迟就医。有时癌瘤已发生穿孔,导致腹膜炎,这时才因为腹痛难忍而就医。但也可能由于临床医生对老年人大肠癌的常见症状认识不足,责任心不强,主观判断其为老年性肠道功能紊乱,或满足于老年患者已存在的肠炎、慢性痢疾、痔疮等疾病,而不再做进一步检查。一般报告误诊误治半年以上,有的竟达数年之久,以致失去治愈机会。

  2、区分直肠癌与痔疮有“三看”

  直肠癌与痔疮的共同点都是便血,因此,误诊率较高。但是,二者也并非无法区分。王主任指出,区分二者,首先看患者大便规律是否有变化,直肠癌患者的大便次数会增加或不规律,而痔疮一般不会有大便次数增加;其次,看出血量和出血情况,直肠癌出血,血和大便往往混在一起,出血较多,多为脓血,而痔疮一般是大便前后出血,出血量少,多为鲜血;最后,看是否有伴随症状,直肠癌发展到一定程度会有腹痛,出现贫血、消瘦甚至肠梗阻症状,而痔疮不会有这些症状。

  3、排便习惯改变警惕直肠癌

  直肠癌的“残酷”之处在于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只有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比较明显的临床症状。“其实早期也并非完全没有症状,但可惜的是这些蛛丝马迹被大部分人忽视了。”

  肠刺激症状和排便习惯突然改变在直肠癌的诊断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大便正常的人突然变得便频、腹泻或便秘,甚至是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或是经常感觉肛门坠胀,并伴有腹部隐痛。这些都是异常征兆,有可能是直肠癌的早期症状表现,常常提示有胃肠道疾病存在,在没有确诊前,自己服用药物治疗往往会掩盖甚至是延误病情的诊治。

  4、慢性肠炎癌变率较高

  炎症是危险因素,王辉主任告诫市民,患有慢性结肠炎症、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人,由于肠黏膜的反复破坏和修复,可能发展为癌症,肠炎患者癌变风险高达40%。只有彻底治愈肠炎,才能尽量避免肠癌的发生,因此,肠炎患者一定要重视起来。

  此外,便血、肠梗阻、腹部肿块、贫血、消瘦、发热无力等全身中毒症状也是直肠癌表现。在临床上被确诊的直肠癌患者中,直肠癌在40岁-6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王辉主任建议市民,尤其是患有肠炎经常腹泻的人,应该定期做肠镜检查。

  5、建议:40岁以上的人每年做一次肠镜

  据统计,我国直肠癌新发病人正以每10年翻一倍的速率递增。这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直肠癌是一种典型的“生活方式癌”。饮食不规律、多吃少动是大敌,多吃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少动会使肠蠕动减弱,影响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此外需要排出的代谢物在肠内长时间滞留,从而容易诱发直肠癌。对此,有专家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科学饮食,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多进食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比如大豆、玉米、芹菜、香菜、葡萄、苹果等,少吃熏烤、油炸食品。

  第二,不吃霉变食物。现代人工作繁忙,有不少家庭经常一次购买大量食物备用,但是过多的食物容易发生霉变或变质,而霉变食品中含有致癌作用很强的黄曲霉素。所以购买食品不宜过多,最好现买现吃。

  第三,平时应注意多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第四,健康人群一定要经常自查和定期体检,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最好每年做一次肠镜,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曾文璧)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胡庆丰副主任医师 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肿瘤科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直肠癌
擅长直肠癌专家更多
  • 初玉平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擅长领域:乳腺癌、肺癌、食道癌、肝癌、胃癌、肠癌等实体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恶性肿瘤的化疗、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

  • 彭俊生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食管,胃肠,胰腺,肛门疾病等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治。对食管癌、食管反流性疾病、胃癌、结直肠癌、肠瘘、溃疡病、消化道出血、短肠综合征等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 席亚鸣主任医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普外肿瘤(胃肿瘤、结直肠肿瘤、乳腺肿瘤、甲状腺肿瘤、腹腔及后腹膜肿瘤、肝胆胰肿瘤、全身体表肿瘤);肛肠疾病(严重环庤、脱肛、直肠脱垂、直肠息肉、便秘、肛周脓肿、肛瘘、肛裂、肛门狭窄及肛门成形);各种急腹症(急性消化道穿孔、出血,肠梗阻,急性胰腺炎,胆管炎,破伤风等)的临床诊治和科研、教学。尤其在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前切除超低位机械性保肛术(300多例)、机械性吻合技术在消化道重建术中的临床运用研究(3000多例)、环痔PPH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先后两次获暨南大学医学院级和卫生厅科技成果奖。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