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非肿瘤药物居然可以杀死癌细胞?转移的癌细胞可被“实时追踪”?

2020-02-11 11:42:03医学界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昨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你吃汤圆了吗?没吃的今晚补上,然后一起来了解下本周肿瘤圈的那些新鲜事儿吧!

  

  对于医生来说,这一个月真的有点难熬。在新型冠状病毒的阴霾之下,医疗工作者迎难而上,坚守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最前沿,把责任义无反顾地扛在肩上,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前线的医生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肿瘤患者也要在这个特殊时期做好个人防护,注意饮食及保暖。

  本周,肿瘤圈有哪些新鲜事儿呢?

  01

  青少年时期的肥胖对中年患肿瘤的影响有多大?

  今年过年你又长了几斤肉?

  肥胖已被确定为多种类型癌症的诱因,而青少年的肥胖与中年患癌风险有一定的相关性。近日,研究者分析了人们17岁时的体重指数(BMI)与今后癌症发生率之间的关联。

  研究纳入1967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接受检查的2298130名参与者,其中女性928110名,男性1370020名。随访期间,记录了男性癌症事件26353例,女性癌症事件29488例。研究者发现,随着BMI的增加,癌症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

  在青少年肥胖男性中,校正后的HR为1.26(95%CI 1.18-1.35)。在女性中,研究者发现肥胖与子宫颈癌和乳腺癌风险呈负相关,肥胖与总体癌症之间没有关联。但是如果排除子宫颈癌和乳腺癌,青少年女性肥胖的癌症校正HR为1.27(1.13-1.44)。

  在男女青少年人群中,高BMI与10年后癌症风险增加相关,且BMI与较高的死亡风险呈正相关。

  界哥嘚啵嘚:其实,每顿吃8分饱就够了!

  02

  低脂饮食影响乳腺癌女性长期死亡风险

  上文中有一个信息点,就是在女性中,青年时期的肥胖与中年时患乳腺癌的风险呈负相关,那么当我们进入中年后,饮食与女性的乳腺癌有怎样的关系呢?

  2月7日,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临床肿瘤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一项研究,该研究探讨了低脂饮食对乳腺癌女性死亡风险的长期影响。此项研究始于1991年,共入组绝经后女性超过16万。研究人员对来自全美国40个研究中心、入组时年龄50~79岁、无乳腺癌史、饮食脂肪摄入量占总能量≥32%的8835例绝经后女性进行分组,按3∶2的比例被随机分入常规饮食组和饮食干预组。饮食干预目标为脂肪摄入量占总能量的20%,同时增加蔬菜、水果和谷物的摄入量。

  经过中位8.5年随访,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乳腺癌发病风险相似,分别为0.42%和0.45%(HR:0.91,95%CI:0.83~1.01,P=0.09);乳腺癌所致死亡风险相似,为0.016%和0.024%(HR:0.67,95%CI:0.43~1.06,P=0.08);患者乳腺癌总死亡风险显著较低,为0.025%和0.038%(HR:0.65,95%CI:0.45~0.94,P=0.02)

  经过中位19.6年随访,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乳腺癌发病风险相似(HR:0.95,95%CI:0.89~1.02);乳腺癌所致死亡风险显著较低,为0.037%和0.047%(HR:0.79;95%CI:0.64~0.97,P=0.02);患乳腺癌之后总死亡风险显著较低,为0.12%和0.14%(HR:0.85,95%CI:0.74~0.96,P=0.01)

  也就是说,低脂饮食同时增加蔬菜、水果和谷物的摄入量,可以减少绝经后女性乳腺癌相关死亡风险。

  界哥嘚啵嘚:中年女性在进行低脂饮食的同时,要注意营养均衡哦!

  03

  数十种非肿瘤药物可以杀死癌细胞

  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和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的一项研究发现,用于治疗糖尿病、炎症、酒精中毒以及犬的关节炎等药物,可以在实验室杀死癌细胞。研究人员系统地分析了数千种已经开发的药物,发现了近50种药物具有抗癌活性。并揭示了新的药物机制和靶标,这为加速开发新的癌症药物或重新利用现有药物治疗癌症提供了新的可能。

  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癌症》上,包含了6000多种已获FDA批准或已在临床试验中证明是安全的药物和化合物(在研究时使用了4518种药物)。研究人员用578种人类癌细胞系测试了所有药物的抗癌活性,发现有近50种药物具有抗癌活性。

  这些药物杀死癌细胞的方式也令人意想不到。“大多数现有的抗癌药物都是通过阻断蛋白质发挥作用的,但我们发现这些非抗癌药物可以通过其他机制起作用。”研究者表示,他们确定的一些具有抗癌活性的药物不是通过抑制蛋白质而起作用的,而是通过激活蛋白质或稳定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例如,有近十二种非肿瘤药物通过稳定PDE3A和另一种称为SLFN12的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杀死了表达PDE3A的癌细胞。

  大多数杀死癌细胞的非肿瘤药物都是通过与此前无法识别的分子靶标相互作用而实现的。例如,用于治疗犬骨关节炎的一种抗炎药通过击中过表达蛋白MDR1的细胞中的未知靶标而杀死了癌细胞,该蛋白通常会驱动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

  这些发现对于癌症的治疗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让癌症的治疗多了新的可能性。

  界哥嘚啵嘚:敢于想象,才能成就伟大!

  04

  新型水凝胶可追踪癌细胞位置

  恶性肿瘤转移是癌症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转移瘤一般尺寸微小、形态多样,随机分布在不同器官,导致癌症难以治愈。

  天津大学的仰大勇教授团队研发了一种新型“长余辉水凝胶”。这种新型水凝胶进入活体后能够长时间标记在癌细胞上并发出近红外光,让癌细胞“共享实时位置”,便于追踪癌细胞的转移途径,它有望成为癌症治疗新的的“利器”。

  仰大勇教授表示,这种新型“长余辉水凝胶”可以针对各种类型的癌细胞进行定制化设计,从而为各种肿瘤转移研究提供通用性检测平台,在癌症治疗等领域具有广阔前景。

  据了解,“长余辉水凝胶”进入人体后,能够在无外界光激发时,长时间自主持续发出近红外光,实现无背景干扰的深组织成像,可用于肿瘤转移的可视化成像研究。

  乳腺癌小鼠模型实验结果显示,这种新型水凝胶生物相容性好,无毒无副作用,不影响肿瘤的转移和侵袭,并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能够克服干扰在小鼠的肿瘤部位持续释放发光标记探针,标记肿瘤细胞,实现肿瘤转移的无创、高选择性、无背景干扰成像示踪。

  该研究结果近期发表于《Nano Letters》,相关成果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天津大学化工学院讲师赵怀鑫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刘春霞为共同第一作者。

  界哥嘚啵嘚:实现肿瘤细胞“指哪儿打哪儿”指日可待!

  05

  东亚人肺癌基因更稳定

  肺癌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在种族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肺腺癌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全世界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死于肺腺癌。目前,对于肺腺癌的基因组研究均基于以吸烟者为主的欧洲人群,而亚洲和欧洲个体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例如,有40%-60%的东亚肺腺癌患者存在EGFR突变,而欧洲肺腺癌患者的EGFR突变为7%-10%。并有研究者在中国肺腺癌人群中发现了几个新驱动基因,这表明东亚肺腺癌患者与欧洲肺腺癌患者的基因组差异可能比预期的要大。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遗传学》上。

  研究者对来自新加坡的213位华人肺腺癌患者的整个外显子组(n=210)和转录组(n=181)进行了测序,并结合了先前发表的92位中国患者的全外显子测序数据,与欧洲肺腺癌的大型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集(n=305)进行了对比。

  通过分析,研究者发现东亚人群的肿瘤基因突变负荷(TMB)中位数为2.04/MB,低于欧洲人群(中位数5.08/MB),同时吸烟与TMB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非吸烟者的TMB远低于吸烟者。

  研究者通过对东亚肺癌患者的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东亚肺癌患者具有更加稳定的基因组,并有突变少的特点。同时,基因组的分布也相对其他种族简单,免疫相关基因也被上调,这使得免疫疗法在东亚肺癌患者中成为可能。

  界哥嘚啵嘚:无论咱基因多稳定,烟还是要少吸!

  本周寄语: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同时致敬每一位奋斗在一线的医疗工作者!防控疫情时,请一定保护好自己,家人和朋友期待你们胜利凯旋。

  本周的《肿瘤那些事儿》就到这里了,大家岁哪些新闻感兴趣呢?或者您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吗?欢迎到评论区交流哦!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