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亚洲前列腺癌死亡率升高,如何防治?韩国大咖支招

2019-12-06 00:40:18医学界
栏目关注:


  在11月30日举行的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委会2019年会上,来自韩国的Jun Hyuk Hong教授为我们介绍了中国、韩国与欧美国家前列腺癌发病及死亡趋势的差异。并给出了降低发病风险的建议。

  据GLOBOCAN 2018年的数据显示,从世界范围来看,前列腺癌是男性发病率第二的恶性肿瘤,死亡率排在第五位,远低于肺癌。

  从区域疾病控制数据来看,东亚国家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于低位,分别是13.9%和4.9%。

  不仅如此,东亚国家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SR)也低于欧美国家,尤其是中国。

  在整个东亚地区,日本前列腺癌发病率虽然居高不下,但已受到了遏制;韩国地区发病率小步明显上升,但已进入平台期;香港地区发病率居于平台期;三个地区的前列腺癌发病率均明显高于中国大陆(除香港外)。中国地区(除香港)发病率在逐渐上升,年增长率达8.92%。

  在美国,前列腺癌是男性发病率排名第一的恶性肿瘤,死亡率也高居第二位,仅次于肺癌。

  自1991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作为前列腺癌的筛查指标以来,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已经进入了“PSA时代”。PSA筛查出现后,美国前列腺发病率激增。

  之后美国的发病率虽然有所回落,但仍显著高于无PSA筛查的年代。PSA检测对于及早发现前列腺癌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前列腺癌的高检出率,欧美老年男性对PSA筛查非常重视。

  但是,随着欧美两项关于PSA筛查的大型临床随机试验ERSCP和PLCO结果的产生,学界产生了较大争议。

  ERSPC研究在欧洲7国对16万名55岁~69岁的老年男性进行了1∶1的对照筛查,经过13年的随访发现,PSA筛查减少了20%的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率,但总死亡率无差异。同期,PLCO研究在美国对7.6万名的55岁~74岁老年男性进行了基本相同的检查,经过15年的随访,美国研究者发现PSA筛查对减少前列腺癌死亡没有帮助。

  基于上述结果,2012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发出“不建议PSA筛查”的声明。由此,欧美各国指南和共识声明也对血清PSA检测建议做了修改。

  会上,Hong教授向我们展示了1992年以来欧美临床指南中对前列腺癌早期检测的变化。

  1992年,AUA(美国泌尿外科学会)& ACS(美国化学学会):对年龄>50岁及40~50岁高危男性每年进行PSA检测和直肠指检;

  2002年,ACS:仅对预期寿命>10年的患者进行早期检测;

  2008年,USPSTF:不建议对年龄>75岁的男性进行PSA筛查;

  2009年,AUA & EUA(欧洲泌尿外科学会):初始PSA检测年龄可低至40岁;

  2013年,AUA:不建议对预期寿命<10~15年的男性进行早期PSA检测。

  亚洲人群与欧美有差异,

  防治策略不应照搬

  随着越来越多的与人种、基因相关的研究出台,泌尿肿瘤界学者发现,亚洲人群与欧美人群的前列腺癌发病情况及机制有不容忽视的区别。欧美指南对PSA筛查的建议,并不一定完全适合亚洲人尤其是中国人。

  根据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于今年CSCO学术年会上的报告,我们知道,韩国与日本的前列腺癌死亡率虽高,但已受到遏制;而中国大陆前列腺癌死亡率明显上升,年增长率达13.37%。除此之外,北美各年龄组PSA基线水平均高于中国人及亚洲人群。如按西方人的PSA标准进行诊疗,可能会使大量中国前列腺癌病例被掩盖,耽误诊断和治疗。

  此外,中国前列腺癌的分期构成和治愈率显著不同于欧美的报道:欧洲筛查研究中非筛查组仅7.9%的前列腺癌患者出现转移,前列腺癌患者死亡率仅9%;而同期国内前列腺癌患者的转移率达70%,长期生存率仅30%。

  会上,来自韩国的Hong教授为我们展示了几组数据。

  与乡村人口的前列腺癌发病率相比,我国城镇人口的发病率在2倍以上。Hong教授在报告时指出,这与城镇卫生机构开展的PSA筛查有关。

  而在韩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在上升。这主要也与PSA筛查相关。

  Hong教授指出,2019年韩国政府发布的年度癌症报告显示,随着筛查、诊断和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即使发病率升高,但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喜人的结果。

  韩国人、高加索人和非裔美国人的病理分期有明显差异,前列腺癌不同阶段的生存率也有显著不同。

  2017年发布的《亚洲前列腺癌白皮书》显示,亚洲人群诊断为前列腺癌时的分期数据显示,诊断时已经是中晚期的例数较多。

  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地区间PSA检测率的差异以及检测意识较低。因此Hong教授呼吁政府和医生及时告知有前列腺风险因素的患者及时进行血清PSA检测。

  此外,根据《亚洲前列腺癌白皮书》的数据,到2030年,亚洲各主要国家的前列腺癌死亡人数会翻倍。

  据Hong教授介绍,导致死亡率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亚洲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到2050年老龄人口预计达9亿3千200万;二是城镇化和工业化加剧了亚洲人群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包括更多动物脂肪的摄入,更少的体育锻炼和更严重的环境污染等因素。

  亚洲各国应重视PSA筛查

  亚洲男性前列腺癌较之欧美国家,有自己的特点。发病率虽然较欧美国家来说较低,但可能是因为PSA筛查意识不到位,目前发病率正在升高。又由于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工业化加剧等因素,死亡率居高不下。从病理上看,亚洲人群前列腺癌的分期更晚,Gleason评分更高,提示预后更差。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不同国家对PSA筛查的重视程度不同,国民接受到早期诊断的机会不同,会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区别。在韩国,由于前列腺癌的死亡率不及肺癌、乳腺癌高,政府对PSA筛查还不够重视,全国范围的筛查防御体系还没建立起来。但是我们正在积极努力将PSA筛查加入到国民体检项目中去。” Hong教授呼吁说,“希望亚洲各国政府和医疗机构加强男性的PSA筛查及利弊知识的宣教。”

  防癌,从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开始

  除了加强筛查,还可以从改变饮食习惯入手。

  一项针对亚洲移民的研究结果显示,“西方化”的生活方式导致了前列腺癌发病率的升高,比如与中国本土人群相比,居住在美国的中国人前列癌发病率升高达16倍。

  Hong教授提醒,这些饮食习惯会增加患前列腺癌风险:

  过量摄入红肉、坏脂肪、乳制品和鸡蛋

  超重和肥胖;

  吸烟和饮酒;

  黄豆苷元和异黄酮(在大豆制品中常见)的摄入。

  这些饮食习惯可以降低前列腺癌风险:

  多吃鱼;

  增加蔬菜、水果、豆制品、膳食纤维等的摄入;

  饮绿茶咖啡

  适量加强体育锻炼。

  最后,Hong教授总结说,亚洲人与欧美人群拥有不同特征,亚洲各国应该相互合作建立属于自己的前列腺癌统计登记中心。此外,传统的预后因素如PSA、Gleason评分和临床分期并不足够,针对亚洲人的新型遗传标记物也有待发现。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叶定伟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泌尿外科

1963年出生,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主任,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多学科协作诊治中心首席专家,上海市抗癌协会前列腺肿瘤诊治中心主任,上海市泌尿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泌尿外科的医教研工作,对泌尿外科肿瘤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擅长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根治手术和综合治疗,尤其擅长前列腺癌、膀胱癌和肾癌的根治性手术,以手术为主,术后结合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和介入治疗,从而大大提高了治愈率和生存率。全美国排名第一的MDAnderson癌症中心的泌尿外科对前列腺癌、膀胱癌和肾癌根治手术后生存率和低复发率均保持国际领先,叶定伟教授在MDAnderson癌症中心的泌尿外科学习2年3个月,期间揣摩每一个手术细节,系统掌握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特别是前列腺癌、膀胱癌和肾癌国际最规范的手术和提高肿瘤生存率的综合治疗方法。回国后建立和美国MDAnderson接轨的手术和综合治疗规范,并积极开展新技术,比如对常规的前列腺癌根治手术进行改良,摸索出适合东方人解剖特点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在提高患者无瘤生存率的同时,保留患者的性功能,并使尿失禁发生率降至最低。发挥肿瘤医院专科优势,作为首席专家在国内率先组建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多学科协作诊治中心,中心汇集泌尿外科、化疗科、放疗科、病理科、放射诊断科、核医学科、中医科等顶尖专家,采用以手术治疗为主,综合放疗、化疗、介入治疗和生物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力图使病人的治愈率和生存率达到国际水平。曾获得中国泌尿外科学术最高奖“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奖”1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项,通过上海市科技成果鉴定1项,以第一申请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委科研基金和其他国内外联合研究基金等10余项,以第一作者先后在国际权威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7篇和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参与编写和主编专著7本。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美国泌尿外科学会、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中华泌尿外科学分会肿瘤学组、中国前列腺癌诊治指南编委会、上海市泌尿外科学会、上海市抗癌协会、上海市临床受体学会等多个专业学会任职并担任《中国癌症杂志》、《临床肿瘤学杂志》、《肿瘤防治杂志》、《世界泌尿肿瘤杂志》、《抗癌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外文版》等多本杂志编委和特约审稿专家。学术职务: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美国泌尿外科学会、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委员会、中华泌尿外科学分会肿瘤学组、中国前列腺癌诊治指南编委会、中国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上海市泌尿外科学会、上海市抗癌协会等多个专业学会任职,《中国癌症杂志》、《临床肿瘤学杂志》等多本杂志。行政职务: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综合诊治中心首席专家,上海市抗癌协会前列腺肿瘤诊治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特需服务中心主任。科研方向:前列腺癌,膀胱癌和肾癌的早期诊断和发病机理研究。论文著作:主编和参编专著10余本,在国内外权威肿瘤和泌尿外科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奖情况:获得中国泌尿外科学术最高奖“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奖”1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项,通过上海市科技成果鉴定1项

相关专题
癌症的真相与误区第29期:憋尿易致前列腺癌?

近年来,前列腺癌发病率越来越高,成为仅次于膀胱癌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但老百姓对这个疾病却存在很多误区,甚至有不少男性从未接受过前列腺的相关检查,而“憋尿易致前列腺癌”一说也在坊间广为流传,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刘春晓教授表示该说法没道理。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