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治疗肿瘤患者的“精神”创伤?——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于欣教授

2016-06-1839健康网王慧明

  “一线的临床肿瘤科医生,往往只关注患者本身因肿瘤引起的症状和治疗,而对于患者的情绪变化和心理社会状况却大大忽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生存质量,不仅仅意味着只要患者能吃、能喝就行,患者的心理疾病、精神障碍更应该被医生关注。”在今日召开的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2016年CPOS学术年会上,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于欣教授的开场白,引发了在场医生的共鸣。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发展,肿瘤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也得以飞速发展,使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得以延长,但相应发生心理疾病的肿瘤患者也在急剧上升。“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看来,只要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患者的焦虑和忧郁等不良情绪自然会缓解,而事实并非如此。”于欣教授表示。

王一方-文章内图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于欣教授

   冲动控制障碍和物质使用障碍的患者与肿瘤关系密切

  在我们谈到精神与肿瘤的关系时,更多的人会想到在长期的肿瘤治疗过程中,患者会相应出现精神、心理的疾病,“但是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发现,对于已有冲动控制障碍或物质使用障碍的患者,可能会导致自己罹患癌症的风险增加。”于欣教授说道。

  所谓的冲动障碍患者包括,间歇性爆发性障碍、神经性贪食症、暴食障碍;物质使用障碍则包括:酒精依赖、酒精滥用、药物依赖、药物滥用等。“反而抑郁与焦虑并不会使癌症的发病升高。”

  肿瘤患者中70%的轻-中度抑郁没有识别,90%的重度抑郁没有识别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住院肿瘤患者中,逾50%的肿瘤患者存在抑郁、焦虑、疲惫感、不确定感等多种类型的心理障碍,且贯穿生病的全过程。“这个比例在国外将会更大,其中抑郁症状最被大家所熟知”于欣教授指出。

  “但可惜的是,目前肿瘤科医生对抑郁并不重视,70%的轻-中度抑郁没有识别,90%的重度抑郁没有识别。”于欣介绍,主要是医生仅仅重视肿瘤的表现和治疗、患者的情绪变化和心理社会状况被大大忽略了、医生缺乏与患者交流心理感受的技巧、患者因为病耻感不愿向医生报告自己的抑郁症状。

  若家属发现患者出现,持续的悲伤或情绪低落、丧失兴趣,对大多数活动没有愉快体验、食欲和体重的改变、睡眠形态变化、不安或者活动明显减少时,需额外注意,而医生在估抑郁症时,需注意隐晦症状如注意力涣散、犹豫不决、快感缺失和躯体不适,对于有焦虑的患者医生容易认为抑郁也较重,而在疼痛患者中较少评估抑郁。

  癌症患者确诊后一周内自杀心理要重视

  “瑞典全国范围的一项历史队列研究(600万人)与无癌人群比较,癌症诊断后1周自杀的相对风险比为12.6,癌症诊断后1年自杀的相对风险比降到3.1,之后随着病情的延长,自杀的想法逐渐降低。”于欣教授表示,其中肺癌、食道癌、肝癌、胰腺癌患者自杀的所占比例更重。

  “在这里,再提及一个国外有趣的研究,在自杀组和对照组中,通过尸检比较,自杀组中发现更多的癌症患者,但是在发现癌症的患者中,70%生前并不知道自己有癌症,癌症相关的自杀患者中75%生前存在抑郁,是抑郁导致了癌症患者死亡?还是癌症患者身体内会分泌抑郁因子?目前还未得知”

  最后,于欣教授呼吁在重视肿瘤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对精神疾病的监控,中国只有10%的抑郁症患者前往医院求医,而其中真正寻求药物帮助的只有一半,心理社会肿瘤学在肿瘤治疗中非常有用,医护人员要能识别患者精神心理方面的症状,并把这些病人转诊给精神科医生,共同给肿瘤患者支持。

主办单位: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湖南省肿瘤医院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北京抗癌协会肿瘤心理专业委员会    湖南医院协会临床心灵关怀管理专业委员会

支持单位:   中国癌症基金会

联系电话:   2016年CPOS学术年会会务组 010-88196019(办公电话);18201374055(筹备组手机号)

联系邮箱:   psycho_oncology@126.com

扫描二维码,关注CPOS官方微信公众账号,使用留言渠道及时获取信息!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