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卵巢切除会变男性化?专家纠正卵巢癌防治四大误区

2014-06-12 00:13:48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卵巢切除会变男性化?吃避孕药可以降低患卵巢癌风险?带着这些问题,39健康网就此咨询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陈历排,且听专家怎么说。

   网传“一旦患有卵巢肿瘤,就更容易患卵巢癌?”、“吃避孕药可以降低患卵巢癌风险”、“卵巢切除会变男性化”,对于这些卵巢癌预防、治疗的种种说法,到底哪些正确?且听专家一一解析。

 

  专家介绍:陈历排,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主任医师,擅长于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外阴癌、滋养细胞肿瘤等各种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对妇科肿瘤的手术、放疗及化疗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关文章:要把卵巢癌当成“慢性病”来治

  误区一:一旦患有卵巢肿瘤,就更容易患卵巢癌

  正解:良性卵巢肿瘤如及时切除 不会恶变

  有些网友认为“一旦患有卵巢肿瘤就更容易患卵巢癌”,对此说法,陈历排主任认为不一定正确。卵巢是女性生殖器官好发肿瘤的器官,在妇科疾病中患病率为 13-23.9%,卵巢癌的发生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中前三位,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他指出,卵巢肿瘤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其组织学类型极为复杂,种类之多在全身各器官的肿瘤中居首位,现在认识到有几十种,还有很多种类至今尚不认识。

  卵巢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卵巢肿瘤约占卵巢肿瘤的75%,多数呈囊性、表面光滑、境界清楚、可活动。良性肿瘤都可通过手术而治愈。

  卵巢恶性肿瘤,即卵巢癌,比较常见的类型有上皮癌和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相对而言,十几岁的少女、绝经之后的女性更容易患生殖细胞肿瘤;而处在生育年龄到绝经期这个中间阶段的女性更易患上皮性癌的比例高一些。

  卵巢位于盆腔深部,体积小时从体表不易摸到,而且早期卵巢癌大多没有任何症状,因此卵巢癌的早期发现需要通过盆腔B超等检查,发现盆腔包块,结合肿瘤标志物检查,如HE4、癌糖类抗原CA125、甲种胎儿球蛋白(AFP)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等联合检测。

  误区二:卵巢切除会变男性化 影响性生活

  正解:卵巢切除后不会男性化,对性生活会有一定影响

  很多女性对卵巢切除心生敬畏,认为卵巢切除后会男性化,还会影响性生活。陈主任对此做出了详细解答。当患者卵巢被切除后,并不会出现男性化特征,只是会提前进入绝经状态,如月经不再来潮,加上体内的雌激素分泌明显减少,大多会出现热潮红、盗汗等绝经期的症状。

  而卵巢切除对性生活也会有一定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雌激素分泌明显降低,大多会出现阴道干涩等现象,但患者的性欲并不会因此有很大影响。

  卵巢癌分好几种类型,除了I期上皮癌和生殖细胞肿瘤患者,以及一些少见的特殊情况外,大部分恶性肿瘤患者都需要包括卵巢切除在内的根治性手术。

  误区三:口服避孕药都会减少患卵巢癌几率

  正解:长效避孕药会减少患卵巢癌几率  紧急避孕药除外

  有专家指出口服避孕药会减少患卵巢癌几率,对此说法陈主任给出了肯定意见,但他强调,紧急避孕药没有此效果,网友不要把两者混为一谈。

  目前认为不断排卵的慢性刺激,与卵巢癌的发生有关,即在排卵前后卵巢上皮细胞会进行增殖与修复,此过程有可能产生异常细胞,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肿瘤。因此,不孕、少育、服用促排卵药物如多仔丸、以及使用滑石粉等会或多或少增加患卵巢癌的风险。

  而口服长效避孕药抑制了排卵次数,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卵巢癌的风险,这是有医学根据的。

  误区四:卵巢癌只有到了中晚期才能被发现

  正解:定期进行盆腔彩超可发现卵巢癌

  陈主任把卵巢癌的发病特点归纳成“三个70%”,即70%确诊的卵巢癌患者已经是卵巢癌中晚期;70%的卵巢癌患者对化疗治疗有效;70%的患者治疗后会在2-3年内复发。

  因为卵巢长在腹盆的深处,不容易发现,一旦发展起来会非常快,而且卵巢癌早期没有症状,有的患者到了晚期精神状态都比较好;等患者出现症状时,肿瘤往往已经出现了扩散。

  因此,早期发现是治疗卵巢癌的关键。建议成年女性每年做一次盆腔彩超及妇科检查,不要怕麻烦,不要流于形式走过场,要高度重视盆腔彩超这项能发现卵巢癌的“平民”检查。(通讯员:欧阳云)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陈历排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妇科

陈历排,男,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后,1988年毕业于衡阳医学院医疗系,1993年于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取得妇科肿瘤博士学位。擅长于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外阴癌、滋养细胞肿瘤等各种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对妇科肿瘤的手术及化疗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