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前,钱老师是华南理工大学众多“园丁”中一名,在教学生涯中,其以乐观与风趣深深感染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谆谆教诲沁人心脾。而今,72岁高龄的钱老师再度以乐观与风趣来面对癌症病魔,深深感动了身边的每一位知情人,生生不息热爱生命。
故事一直在延续,起点是2007年的金秋——
体检发现乳房肿块 疑为乳腺癌
秋风习习,一年一度的体检又在学校医务部门的组织下如期展开,钱老师也参与其中。她像以往体检一样,接受体格常规、抽血检验、拍片透视等相关检查。对于每年例行的体检,钱老师一直本着平常心对待,一来是因为自己素日的保健意识强,身子骨还算硬朗;二来是因为自己肾功能不全多时,早已养成了“无病养生,有病看病”的积极心态。
在乳房触诊中,医生向钱老师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您的右乳出现肿块,初步判断应该是肿瘤,为了慎重起见,您尽快到大医院进行一次详细的乳房检查。”
“听到这个消息,我当时没有什么很大的反应,像一些人常说的会觉得‘很恐怖’、‘很害怕’之类的反应,我都没有。”钱老师回忆起第一次听到“乳房肿瘤”这个疾病名称时,一脸轻松,“不就是一种疾病吗?找医生治疗就行了,没什么好怕的,有病治病。”
大医院穿刺确诊 乳腺癌第二期
为了进一步确认自己右乳的肿块是良性还是恶性,钱老师走进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当时接诊她的是王宁霞主任医师,在听过钱老师的自述和看过体检报告的诊断之后,王宁霞主任对钱老师进行了系列相关检查,证实了体检报告的诊断结果——乳腺肿瘤,为了准确判断肿瘤的类型,还给钱老师进行了穿刺检查,结果显示——乳腺癌二期。
“我觉得有些病友呢,一说到‘穿刺’她就不愿意做,觉得很恐怖,很抗拒,不愿意配合医生的检查。我觉得这是不对的,因为‘穿刺’之后可以清楚地说明你的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如果是良性的话,那就没事啦,自己也就放心了;如果是恶性的话,那就要加紧治疗,不然会延误病情,导致恶化。所以,不要害怕‘穿刺’,它是很有必要的。”
在确诊钱老师为乳腺癌二期之后,根据钱老师的肿瘤大小,王宁霞主任对其采取了“先化疗后治疗”的治疗方案,之所以“术前化疗”,其目的是在于减小肿块,有效地防治淋巴结扩散转移,以便治疗范围更集中更具有针对性。
右乳全切未终结 4个淋巴结转移
“在确定术前化疗后,我就做了1个疗程3次的化疗。直到08年的3月,我就接受了右乳全切除手术。当时发现腋下淋巴结6个,手术之后却发现这6个淋巴结中有4个淋巴结转移了。这样一来,危险情况又增加了,原来是乳腺癌二期,现在是乳腺癌三期中的A期。”
如果说切除右乳可以换来性命,相信大部分的患者还是需要再三考虑,切除乳房意味着身体的残缺,而且残缺的部位是女性最骄傲的象征。在现实生活中,不乏有这样的例子:乳房切除了,保住了性命却没能保住幸福,或因为身体的残缺而导致人生观的颓败,或因为身体的残缺而影响生活的质量。然而,钱老师不属于这一类,或许有人说她是失败的,她不仅没有保住乳房的完整,也没因残缺而换来性命的安全;当更多人认为她是成功,她不仅没有因为将导致身体不完整而犹豫不决是否“切除”,也没有因为切除之后却发生淋巴结转移导致病情加剧而沮丧绝望。
在这个“屋漏偏逢夜雨”的时刻,钱老师是这样认为的:“这种情况谁也不愿意,反正就是说既然有了这个病,无论怎样我都应该要配合治疗。而且自己也需要多点了解这个病的情况,于是,我就买了一本书,叫做《乳腺癌综合诊治规范化手册》。通过这本书的介绍,我对乳腺癌的发生和治疗都有了更多的认识,也更理解与明白医院医生的治疗方案,也更能做到如何有效地配合治疗。在出现淋巴转移后,我开始接受术后的化疗,然后进行放疗。”
下一页:积极配合治疗 乐观自信遏止病魔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