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不能这样“谋杀”癌友

2008-08-07 07:37: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谈癌色变,并非夸大其词!由于癌症发病率的提高,使人们发现癌症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虽然癌症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癌症的治疗仍然使当今的医学界备感困惑!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国,肿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不到25%。其中许多患者并非死于死于癌症本身,究竟是谁“谋杀”了他们? <br>

  拒绝治疗,眼睁睁等死

   癌症可怕的原因在于其持续高涨的死亡率。人们常把癌症称为“癌魔”、“不治之症”,并有“十个癌症九个埋,剩下一个不是癌”的说法,一旦发现自身患有癌症,就彻底放弃治疗,听天由命,白白流失了许多再生机会。据相关资料统计:2003年因为治疗手段不科学和患者不配合治疗而死亡的肿瘤患者,约占全部死亡人数的52%,这可以说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约有1/3恶性肿瘤可以预防,1/3可以治愈,1/3可减轻痛苦和延长生命,关键是选择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国家卫生部也指出,癌症并非不治之症,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癌症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过程。从第一个癌细胞出现,发展到对人的生命构成威胁,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早期癌症生长发展很慢,只要留心一些早期异常信号,人们就有足够的时间去发现它并迅速加以治疗,把它消灭于“萌芽”阶段。临床统计资料显示:通过有效的整合治疗,早期癌瘤一般有80-90%的治愈率。

  过度治疗,硬生生被治死

  一旦得了癌症,就是踏上了一条漫长的治疗道路,首先是手术,接着进行放疗和化疗,“生命不息,化疗不止”,这是绝大部分癌症患者的生活写照。他们以为,只要医生还在给自己化疗放疗,生命就会继续。但是,殊不知这其中也隐含着要命的过度治疗。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肿瘤专家厄尔厄尔与同事对1991—2000年死亡的215488名癌症患者的最后治疗状况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在1993年,近10%的晚期癌症患者在临终前两周还在接受化疗,到了1999年,这个数字增加到了将近12%。调查还显示,临终前一个月在ICU(重症监护室)接受化学药物治疗的比例从7.8%增加到了11%。而国内也有资料显示,15%的晚期癌症病人在过度和不合理的治疗中加速死亡。

  出院后让患者自生自灭

  据统计,采用单一放、化疗或手术治疗的处于浸润期或扩散期的各种癌症患者,半年内的复发率高达50%。 而我国目前情况是:患者在短期的住院期间能接受到专业医生的指导护理,而治疗结束以后,医生大多会告诉患者:“你的手术很成功,你的放化疗方案很成功,回家好好休养一段时间”。实际上手术和放化疗也确实很成功或有效,几月后复查,肿块果然消失,患者欣喜若狂,逢人便说:“我的病痊愈了”。而又过去几月,复查发现,肿瘤又转移或者复发。

  事实上,康复时期更是治疗的关键时期。肿瘤细胞的复发和转移性,决定了这一时期也是“高危期”。恶性肿瘤的整合治疗一大原则是“全程性原则”,强调患者在康复期应当“继续治疗”,病人经过前期的手术、放化疗,机体受到很大伤害,免疫力极度低下,残存于体内的肿瘤细胞就会伺机而长。这时更应加以警惕,抗癌中药提高人体免疫力,抑杀残余肿瘤细胞。 千万不能盲目放松警惕,一定要防患于未然!

  只会程咬金的“三板斧”

  癌症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疾病,表现形式和致病原因均呈多样化、复杂化。患者病因不同,病种不同,个体状况不同,出现的症状也不同,但目前在治疗上只是单纯的“手术+放疗+化疗”,就跟程咬金打仗一样,不管对手是谁,就会“三板斧”,能把敌人砍死最好,砍不死还是这三招,从头再砍一遍,而对手已经熟悉他的招数了,程咬金一看形势不妙,只好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治疗癌症犹如打仗遇到强敌,如果不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施治,结果肯定是费尽周折,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患者接受完所有治疗后,无奈地死去。

  据统计,经过手术、放化疗单一手段治疗的肿瘤患者,如不进行整合治疗,癌细胞转移、扩散的概率是其他肿瘤患者的数倍。恶性肿瘤的整合治疗原则强调:在进行手术、放化疗前期服用抗癌中药“预先治疗”、期间服用抗癌中药“配合治疗”。

  以上种种现象,其实就是肿瘤治疗难以有较大突破的瓶颈所在,如何引入一种切实可行的肿瘤治疗新途径,已成为肿瘤治疗必须解决的问题!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癌症频道

(责任编辑:陈璐)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