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办公室,我还没来得及穿上白大褂,年轻护士小芳就领着一位满脸愁容的中年妇女冲了进来。
“邝医生,帮我看看,我阿姨她究竞是什么问题?”小芳话音刚落,中年妇女眼圈立马红了。
我最怕看到这种场景,便马上让病人坐下.把情况讲清楚。
病人说她身上长了一个会“跑”的瘤子,先是长在左边的腋窝下,最初只有黄豆大小,不痛不痒的,她一直没有太在意。可是,突然有一天,她发现那个瘤子“跑了”,挪到胸壁上了,接着,又爬到肩膀上了。不仅如此,那个瘤子还一天比一天大,现在已经有板栗大小了。
我为她进行检查,果然在她左锁骨上方.摸到一个栗子大小的肿物。每当看到锁骨上的肿物时,我的第一感觉往往不太良好,因为这个地方的肿物多是淋巴结。淋巴结肿大,大多是炎症和肿瘤淋巴结转移。不过,炎症引起的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很少肿大到这种程度。
感觉上,这个肿物和我平时看到的肿瘤淋巴结转移有点不同。我仔细看了看,肿物表面皮肤有点红肿。触诊时,我发现肿物的质地很柔软,不像平常摸到的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那种硬硬的感觉;肿物的边界也比较清楚,与周围组织没有明显的粘连。
“不像是淋巴结啊,反而像个粉瘤。或者是皮下脂肪瘤。”我一边检查一边说。
“是啊!我们那里的医生也是这样说的。但是,这个东西怎么会跑呢?听他们说粉瘤、脂肪瘤什么的,长在哪里就固定在哪里.不会跑来跑去的。”病人显然松了一口气,但还是有点担忧。
我再仔细检查病人两侧的乳腺、腋窝、手臂等部位,没发现有什么特殊情况,又问了她有没有肿瘤家族史,有没有其他疾病,或者不舒服的症状,得到的答案均为否定。
考虑到病人没有癌症的相关症状,如不明原因的消瘦等,加上肿物不像是肿瘤淋巴结转移,于是,我建议病人把肿物切下来,送病理检查.以明确它的性质。
局部麻醉后,我很轻易地就把整个肿物的边界分离了出来。随后。我把肿物的包膜切开。
“啊?怎么是一团白色的面条?”在一旁协助的小芳大声惊呼。
瘤子里面,是一团白色的面条状的东西。我用镊子把“面条”一条条地夹出来,一共夹了三条,每条都有10厘米长。呈白色扁平状,一端稍微膨大,一端相对细小。当我把“面条”放到生理盐水中时,它们居然蠕动了起来。
取出来的标本,后经鉴定证实是曼氏迭宫绦虫的裂头蚴(一种寄生虫的幼虫)。病人之所以会感染,很可能是因为她用了生的青蛙肉敷贴伤口。一年前她的手臂受伤发炎,就听信一些老人家的说法,用生的青蛙内敷贴,以“清热消毒”。
像这种绦虫的裂头蚴(幼虫)感染,幸运的话,虫体只在皮下组织生长滑行。也有一些病人感染后,绦虫幼虫会在内脏甚至脑组织里生长繁殖。这种情况相对就危险多了。所以预防感染是很重要的。具体的预防措施包括:不食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不饮生水,皮肤有伤口时,要避免下江河、池塘游泳等。
(实习编辑:黄熙琳)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暂无数据[详细]
去看看 ¥0.0